不平则鸣
  • 拼   音[ bù píng zé míng ]
  • 释   义

    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 出   处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 例   句

    “不平则鸣”,看看现时的情况,难怪学生们厉声疾呼——革命、救国。(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七章)

  • 用   法

    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遇到不平的事时

  • 成语正音

    则,不能读作“zhé”。

  • 近义词

    鸣冤叫屈

  • 反义词

    忍气吞声心平气和称心如意

  • 繁   体

    不平則鳴

不平则鸣的意思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不平则鸣成语典故

唐朝时期,文学家韩愈的学生孟东野熟读经史,很有才能,直到50岁才做溧阳县蔚,因而常抱怨自己怀才不遇。韩愈十分同情,并在孟赴任时写《送孟东野序》赠别:“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不平则鸣造句

  • 1、出了事情,不平则鸣,群众在下面说话,你压得住吗?
  • 2、不平则鸣,生性单纯的风敛衣大声抱怨了起来,“他本来应该是我班上的学员啊,卓烈家这不明摆着欺负人吗,我一定要不会罢休!”。
  • 3、圣上,臣听说,物不平则鸣,士有怨而发。
  • 4、中国传统文论中有所谓“变风变雅”“美刺”“讽喻”“讽谏”“不平则鸣”等等主张,就是在主张文学的反思和批判功能。
  • 5、姑娘,所谓物不平则鸣,若不能用一己之力完成,只能假手于人,岂不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之故?你再看看这是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