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吞活剥
  • 拼   音[ shēng tūn huó bō ]
  • 释   义

    原指生硬搬用别人诗文的词句。现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的搬用经验、理论等。

  • 出   处

    唐·刘肃《大唐新语·谱谑》:“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人为之谚云:‘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 例   句

    他们从欧美日本回来,只知生吞活剥地谈外国。(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 用   法

    作谓语、状语、定语;指生拉硬扯

  • 成语正音

    剥,不能读作“bāo”。

  • 近义词

    食古不化囫囵吞枣

  • 反义词

    融会贯通

生吞活剥的意思原指生硬搬用别人诗文的词句。现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的搬用经验、理论等。

生吞活剥成语典故

唐朝时,有个县的武官叫张怀庆。他为了追求名利,常常弄虚作假,把别人的作品,改头换面当做自己的“创作”。当时诗人王昌龄、名士郭正一声望都很高,张怀庆便常常抄袭他们的作品。大臣李义府写了一首“镂月为歌扇,裁云作舞衣”的五言诗。意思是要把天上的明月雕刻成歌舞时用的扇子,把空中的彩云剪裁成跳舞时穿的衣裳,想象奇特。张怀庆一看,便抄了下来,并在每句诗的开头加上两个字,凑成了一首“生情镂月为歌扇,出性裁云作舞衣”的七言诗。经他这么一“创作”,诗句都不通了,谁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意思。张怀庆这首诗一传出,人们就议论纷纷,有人根据他常常抄王昌龄、郭正一作品的行为,还给他编了顺口溜,嘲笑他是“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这句话,经过简化成了成语“生吞活剥”,使用上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用来比喻一些人不经过思考,不经过消化,就生硬地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方法。

生吞活剥造句

  • 1、赵毅,怎么办?照着下去很快就会被这只暴猿给生吞活剥了的!我们得想个办法甩掉这个大家伙。
  • 2、否则就凭爹爹平日里那火爆的性子,此刻不把安礼辰生吞活剥了才怪
  • 3、我们决不可生吞活剥地搬用他人的经验。
  • 4、武汉的夏天总有一种把人生吞活剥的温度,奇怪的是
  • 5、一句话,这些人生吞活剥自由的概念,却毫不考虑其所带来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