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量力
  • 拼   音[ bù zì liàng lì ]
  • 释   义

    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 出   处

    《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战国策·齐策三》:“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 例   句

    就说我们殿试都是侥幸名列上等,并非不自量力,何敢自不量力,妄自谈文。(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七回)

  • 用   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对自己估计过高

  • 成语正音

    量,不能读作“liánɡ”。

  • 近义词

    螳臂当车蚍蜉撼树

  • 反义词

    妄自菲薄自知之明量力而行

不自量力的意思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不自量力成语典故

出处:《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王不匙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宣乎!释义:“不量力”,也就是“不自量力”或“不自量”,用来表示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或过高地估计自己。故事: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内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一个是息国。公元前712年,息国向郑国发动了战争。这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军力也要弱得多。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事后,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出,息国快要灭亡了。他们分析的根据是,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胜,三不同亲近的国家笼络好关系,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道理讲清楚,五不明辨失败的罪过和责任是谁。犯发这五条错误,还要出师征伐别国,结果遭到失败,这不是非常自然的吗?果然,不久息国被楚国攻灭。“黄门待诏夏贺良等建议改变年号和帝号,说增加漏的刻度可以使国家永远安宁,我误听了他们的话,希望给天下带来安宁,但是并没有应验。夏贺良等所说的所做的,都是违经背古,不合时宜。六月甲子日的诏书,除了大赦一项之外,全部废除。”这次改号不到两个月就结束了。夏贺良等人因妖言惑众,被处…

不自量力造句

  • 1、就说我们殿试都是侥幸名列上等,并非不自量力,何敢自不量力,妄自谈文。
  • 2、认为自己样样都行,实际上恰恰是自己的不自量力
  • 3、一头毛驴不自量力,竟敢和一匹专供打猎的骏马赛跑,较量的结果很可悲,驴子遭到了耻笑
  • 4、如果你一定要老人依附你的办法和做法,那是太不自量力了
  • 5、人家会说我们骄傲自大,会说我们不自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