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倨后恭
  • 拼   音[ qián jù hòu gōng ]
  • 释   义

    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 出   处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俾而后卑也。’”《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 例   句

    帝有葛仙翁笑诞:“猴子是何前倨后恭?”(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

  • 用   法

    作谓语、状语、定语;指人的前后态度

  • 成语正音

    倨,不能读作“jū”。

  • 近义词

    前倨后卑

  • 反义词

    大功告成

前倨后恭的意思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前倨后恭成语典故

对人先前非常倨傲,而后来却又万分恭敬,在汉语中有一个成语叫“前倨后恭”或“前倨后卑”。下面是这个成语故事的来由。公元前五世纪中国战国时期,并存着许多国家,其中主要的有秦、燕、赵、齐、楚、韩、魏7个,称为“战国七雄”。位于今中国西北陕西一带的秦国,由于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实行一系列的改革,国势最强,时不时侵略其他6国。6国的统治集团内部,于是出现了亲秦、反秦两派:亲秦派主张6国同秦国和好相连,尽量不招惹秦国,不给秦国发动战争的借口叫做“连横”;反秦派则主张6国由南到北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叫做“合纵”。当时有许多谋士,在各个国家推行自己的主张,一旦这些主张被采纳,谋士们就一日成名,身价百倍。苏秦就是这样的一个谋士。苏秦先到秦国,游说秦王,竭力宣传“连横”的主张,鼓励秦国先稳住其他6国,然后一步一步去逐个吞并。秦王拒绝采纳苏秦的主张,表面上的理由是秦国对别的国家并没有野心,因此对“连横”没有兴趣。实际上是秦国还有做好统一中国的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