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枝扶为杖,软弱不自持。

截枝扶为杖,软弱不自持的意思:

——截它的枝子来作手杖,又软又弱,没有力量。

截枝扶为杖,软弱不自持出自哪首诗?

——出自唐诗人白居易的《有木诗八首》。

有木诗八首全诗赏析

其一

有木名弱柳,结根近清池。风烟借颜色,雨露助华滋。 峨峨白雪花,袅袅青丝枝。渐密阴自庇,转高梢四垂。 截枝扶为杖,软弱不自持。折条用樊圃,柔脆非其宜。 为树信可玩,论材何所施。可惜金堤地,栽之徒尔为。

其二

有木名樱桃,得地早滋茂。叶密独承日,花繁偏受露。 迎风暗摇动,引鸟潜来去。鸟啄子难成,风来枝莫住。 低软易攀玩,佳人屡回顾。色求桃李饶,心向松筠妒。 好是映墙花,本非当轩树。所以姓萧人,曾为伐樱赋。

其三

有木秋不凋,青青在江北。谓为洞庭橘,美人自移植。 上受顾盼恩,下勤浇溉力。实成乃是枳,臭苦不堪食。 物有似是者,真伪何由识。美人默无言,对之长叹息。 中含害物意,外矫凌霜色。仍向枝叶间,潜生刺如棘。

其四

有木名杜梨,阴森覆丘壑。心蠹已空朽,根深尚盘薄。 狐媚言语巧,鸟妖声音恶。凭此为巢穴,往来互栖托。 四傍五六本,叶枝相交错。借问因何生,秋风吹子落。 为长社坛下,无人敢芟斫。几度野火来,风回烧不着。

其五

有木香苒苒,山头生一蕟。主人不知名,移种近轩闼。 爱其有芳味,因以调曲糵。前后曾饮者,十人无一活。 岂徒悔封植,兼亦误采掇。试问识药人,始知名野葛。 年深已滋蔓,刀斧不可伐。何时猛风来,为我连根拔。

其六

有木名水柽,远望青童童。根株非劲挺,柯叶多蒙笼。 彩翠色如柏,鳞皴皮似松。为同松柏类,得列嘉树中。 枝弱不胜雪,势高常惧风。雪压低还举,风吹西复东。 柔芳甚杨柳,早落先梧桐。惟有一堪赏,中心无蠹虫。

其七

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标。偶依一株树,遂抽百尺条。 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 一旦树摧倒,独立暂飘飖。疾风从东起,吹折不终朝。 朝为拂云花,暮为委地樵。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

其八

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花团夜雪明,叶剪春云绿。 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 匠人爱芳直,裁截为厦屋。干细力未成,用之君自速。 重任虽大过,直心终不曲。纵非梁栋材,犹胜寻常木。

《有木诗八首》是一组寓言诗,因为每一首都以“有木”二字开头,所以用《诗经》“首句标其目”的方式,以“有木”为题。这八首诗均为咏物诗。诗表面写的是植物,实际写的是人。八首依次写了柳树,樱桃,橘树,梨,野葛,水柽,凌霄,丹桂八种植物。通过这八种植物作者对某些人进行揭露贬斥或肯定赞扬。而且,作者在这里不仅是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而且是针对当时社会的。

关于这一组诗的创作动机、表现方法和主题思想,作者在序中已作了扼要的说明。动机是由读《汉书·列传》引起的,表现方法是“引风人骚人之兴”,主题思想是通过对引起他的创作动机的那些人和事的曲折反映,“讽前人”、特别是“儆后代”。

作者在这里所说的“引风人骚人之兴”,指的是用寓言形式写诗。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讲到“风人”如何写“风雪花草”时说:“‘北风其凉’,假风以刺威虐也,‘雨雪霏霏’,因雪以愍征役也……皆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也就是借此喻彼、或托物言志。白居易另有一组寓言诗,题为《禽虫十二章》,在序中说:“庄、列寓言,风、骚比兴,多假鱼鸟以为筌蹄。”“筌”是捕鱼的工具,“蹄”是捕兔的工具。白居易认为《庄子》《列子》中的“寓言”和《国风》《离骚》中的“比兴”,多是借鱼鸟等等作为捕捉“义”的工具,即描绘的是鱼鸟之类的形象,其中寄托的却是另外的东西。这也就是他所说的“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

《有木诗八首》就是以八种植物为“筌蹄”,捕捉了八种人物的本质特点,用以警戒后人的。例如“有木名凌霄”一首,刻划了不能自立,偶然攀上一株大树,便骄傲自满,不可一世,而当大树一倒,便立刻变成一堆枯柴的凌霄的形象。这当然不是为写凌霄而写凌霄,而是“兴”发于凌霄,“义”归于讽谕类似凌霄的个人、民族、乃至国家。不论是个人、还是民族或国家,虽然都需要外力的帮助,但必须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前提、为根本。不然,那就有作者在序里指出的“附丽权势,随之覆亡”的危险。

只要抓住“假(借)鱼鸟以为筌蹄”“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的艺术特点,这八首诗的“寓意”是不难体会的。

截枝扶为杖,软弱不自持作者: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制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穆宗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曾积极兴…
« 上一句
下一句 »

相似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