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十二曲·飞鸟各投林

清代  ·  曹雪芹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十二曲·飞鸟各投林》创作背景

根据小说《红楼梦》第五回内容,警幻对宝玉道:“此曲不比尘世中所填传奇之曲,必有生旦净末之则,又有南北九宫之调。此或咏叹一人,或感怀一事,偶成一曲,即可谱入管弦。若非个中人,不知其中之妙;料尔亦未必深明此调,若不先阅其稿,后听其歌,反成嚼蜡矣。”说毕,回头命小丫鬟取了《红楼梦》原稿来,递与宝玉。曲子是太虚幻境后宫十二个舞女奉警幻之命“轻敲板,款按银筝”唱给宝玉听的。宝玉拿着《红楼梦》原稿,“一面目视其文,一面耳聆其歌”,但听了以后仍不知道它说些什么。小说作者写这组曲子是为了预示小说中“金陵十二钗”的命运与结局,为小说情节发展安排了线索。

《红楼梦十二曲·飞鸟各投林》翻译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做官的,落了个家业凋零;富贵的,闹得个财产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行善的,死里逃生;作恶的,报应分明。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欠下人命的,人命债已还清;欠下眼泪的,泪水已经流尽。
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冤冤相报并非随意,分离聚合前生注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要知短命原因问前缘,老来富贵实在是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看破红尘的,出家做了僧尼;执迷不悟的,白白送掉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真好似食尽了鸟儿各分散,留下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十二曲·飞鸟各投林》注释

1
散尽:没有。
2
尽:流完了。
3
轻:随意。
4
前定:前世注定。
5
遁:躲,逃。

《红楼梦十二曲·飞鸟各投林》赏析

这首曲和以下诸曲,都隐含着一种对命运不可知的唱叹,说明作者有更深广的寄托。作者认为,妇女无论就天资、才干等任何一方面说,都不让须眉,只是那个社会把她们的聪明才智压抑埋没了。特别是随着封建家族的衰落,那么多无辜的女孩随着一齐毁灭,这是作者痛惜不已的,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红楼梦》是一曲女儿们的颂歌和挽歌。

《飞鸟各投林》是《红楼梦曲》的收尾曲,曲名取自“家散人亡各奔腾”之意。周汝昌认为,此曲写的是贾府衰败后“人散”的景象。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是整体概括贾家“家亡”,以下诸句依次概括了“红楼十二钗”的结局:“有恩的,死里逃生”指的是巧姐,“无情的,分明报应”指的是宝钗和妙玉,“欠命的,命已还”指的是元春,“欠泪的,泪已尽”指的是黛玉,“冤冤相报实非轻”指的是迎春,“分离聚合皆前定”指的是探春和湘云,“欲知命短问前生”指的是凤姐,“老来富贵也真侥幸”指的是李纨,“看破的,遁入空门”指的是惜春,“痴迷的,枉送了性命”指的是秦可卿。

此曲概括地写出了封建社会末期以贾府为代表的贵族家庭中发生的急剧变化,从中表现出整个封建制度和封建阶级正在加速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十二曲·飞鸟各投林》作者: 曹雪芹

曹雪芹
曹雪芹,生辰不详,死于乾隆二十七年除夕(公元1763年2月12日),亦有说死于乾隆二十八年除夕(公元1764年2月1日)。名霑,字芹圃,号雪芹,又号芹溪。曹家世代显赫,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任江南江宁织造,其妻孙氏为康熙小时之奶母,身份是包衣,也就是皇家的奴隶,归属正白旗。《红楼梦》前八十回由曹雪芹所写,后八十回据说由高鹗续写。《红楼梦》在写作的过程中就以抄本的形式流传,因此版本很多,现在的版本一般都…
70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