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流人水调子

唐代  ·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听流人水调子》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流人即流浪艺人,“水调子”即《水调歌头》。此诗写听流浪艺人弹奏筝曲《水调歌头》的感受,借此表达贬谪途中凄清又幽暗的心境。

《听流人水调子》翻译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夜晚,天上一弯微月,江上一叶孤舟,两岸是黑黝黝的枫林。演奏者是一位流浪的乐人,他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愁,倾注在筝乐之中,低婉压抑的筝乐,也更加重了客人的乡愁。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就像是飘飘洒洒永不停止的秋雨,弥漫在山岭之上。突然,筝弦断了,乐人思念之极,哀伤之极,以致忘情忘形;低首望去,弦断之处,泪水已经湿透了衣衫。

《听流人水调子》注释

1
分付:即发付,安排。
2
岭:大庾岭,在今湖南、广东交界处。
3
千重万重雨:永不停止的秋雨。
4
断弦:弦断之处。

《听流人水调子》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是诗人在被贬到龙标的途中听到筝乐声有感而创作的。诗中主要描述的是诗人听到筝乐的感受。意境苍凉,情感哀伤,十分动人。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的意思就是指夜晚的天空升起一轮微月,照耀着江面上的孤舟以及江岸上幽暗的枫林,演奏的人是一位流浪的人。他安排演奏的曲调都与迁客的心境相映照。这两句点明诗题。句营造出一个凄凉昏暗的意境。烘托出了诗人路途的凄苦。“微月”点明时间是晚上。给人一种月光并不明亮的朦胧感。枫林点明时间是秋季。更增添了迁客的愁苦思绪。"与客心”说明筝乐已经弹奏到了人们的心里。引起诗人心灵上的共鸣,让人更感到诗人内心的悲苦之情。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的意思就是指在月光的照耀下。层层的山岭好像被笼罩在一片雾雨之中。弹到情感激越的地方。筝弦忽然断了。这时听曲的人们已经泪流满面。不能自己了。这两句描写的是人们听筝乐的感受,与上两句的“与客心”相呼应,点明筝乐弹奏出迁客们心中的愁苦。使旅途中的人们都感到心灵上的震撼。“千重万重”不仅指明光下的山色,同时也指筝乐声的急促,给人一种复杂的内心感受,更加彰显出流人内心的愁情。"泪痕深”将人们悲伤的情绪形容到极致,将所有的愁苦全部倾倒出来。读来令人备感心酸。

该诗构思比较独特。充满了神奇的想象。营造的意境也凄婉朦胧,让人感觉到非常深刻的意蕴,虽然语言比较简洁,但是将旅途中人凄婉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

《听流人水调子》作者: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为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734)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故世称王江宁。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是一代七绝圣手。其诗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
198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