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

唐代  ·  温庭筠

镜水夜来秋月,如雪。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惆怅,正思惟。

《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创作背景

此词写秋夜离愁。调名“荷叶杯”,是因为作品写的这段生活发生在莲塘里,故而有意选用了切“荷”的调名(唐时词牌其实也就是题目)。词人也许是借这个调名,用以创造出一个波寒浪静的凄迷意境以寄托他的惜别之思。根据词意,此词可能作于词人游越中时。

《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翻译

镜水夜来秋月,如雪。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惆怅,正思惟。
池中水波平如镜子,映照着夜空中的一轮秋月,月光皎洁如雪。正是采莲的时节,那采莲的少女,红粉盛妆却只能空对着寒冷的水波,不由感到万分惆怅。她人在采莲,心中却思量着远方的情郎,愁思难解,黯然神伤。

《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注释

1
镜水:平静明净的水。
2
小娘:此指采莲的少女。
3
红粉:女子化妆所用的胭脂和铅粉,这里指妆扮得十分美丽的少女面庞。
4
寒浪:寒凉的水波。
5
思惟:思量,思念。

《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赏析

此词描绘了一幅清幽雅丽的秋夜采莲图,抒写了采莲少女在月夜中的惆怅心绪。

首起二句以映池秋月起兴,八字缀连时间景物:秋水,秋夜,秋月,水平如镜,月光如雪,构成了一幅秋夜月下湖上怀春图。接着以“采莲时”写采莲,时已秋日,莲子成熟,采莲开始。这是件引人遐思的事情,因为采莲常常蕴含着男女情爱意旨的表达。女子爱恋情郎的心清澈如水,热情似火,显得格外纯真、赤诚。另如晚唐皇甫松的情窦初开的采莲少女被岸上的英俊少年迷住了,爱情的火焰悄悄燃起。她下意识地抛出一颗莲子——一颗少女初恋的心。所以,这里的采莲活动也隐含着对情爱的渴望和追求。接着再写主人公的离愁。此词贵在捕捉主人公一瞬间的情感:她面对自己映在水光之中的娇颜,顿生孤寂与惆怅。“对寒浪”与“镜水”“秋月”照应,写采莲女子面对秋月下的荷塘,凝思暗想,感到心境凄凉,因而“惆怅”,失意与哀伤袭上心头。结拍“正思惟”是“对寒浪”的延展、继续:女子仍然在思念着心上人,越想越失望,越想越哀伤,正可谓“剪不断,理还乱”。这里写出了主人公人在采莲,而心不在焉。同时“红粉”与“寒浪”的映照,“惆怅”心情的揭示,“思惟”意念的抒发,令这清雅的荷塘月夜增添了一丝淡淡的感伤色彩。

这首词写得很精练,紧抓采莲女月夜伫立凝思这一意象,用简洁凝练的笔法,层层递进,把少女那种孤寂、苦闷、惆怅的心境展露无遗,并把她那愁思难解、痴情痴想的形象活脱脱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短短二十三字,就把情景融与一体,可见其卓绝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作者: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812?─870?)唐末诗人和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彦博裔孙。富有天才,然恃才不羁,生活放浪,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因薄其有才无行得罪宰相令狐绹,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乏抑,终生不得志。大中十三年(859),出为隋县尉。徐商镇襄阳,召为巡官,常与殷成式、韦蟾等唱和。后来,归江东,任方城尉。咸通七年(866),徐商知政事,用为国子助教,主持秋试,悯擢寒…
361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