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二首

唐代  ·  李绅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二首》创作背景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公元799年(唐德宗贞元十五年)所作。

《悯农二首》翻译

其一
第一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其二
第二首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悯农二首》注释

1
粟:泛指谷类。
2
秋收:一作“秋成”。
3
子:指粮食颗粒。
4
四海:指全国。
5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6
犹:仍然。
7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8
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悯农二首》赏析

这两首诗的内容是人们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能看到背后最真实的本质。这两首小诗之所有有生命力,就是揭示了平常事物背后更深层次的内涵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虽众人皆知,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问题。比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这就给人们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

诗人在阐明内容时,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使人容易接受和理解。例如第二首,前两句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让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

《悯农二首》作者: 李绅

李绅
李绅(772-846),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元和元年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宰相,后出任淮南节度使。他和白居易、元稹等人交往密切,在元、白提倡「新乐府」之前,就首创新乐府二十首,今失传,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现存《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
124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