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南阳清泠泉

唐代  ·  李白

惜彼落日暮,爱此寒泉清。 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 空歌望云月,曲尽长松声。

《游南阳清泠泉》创作背景

此诗是一首纪游之作,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春。当时李白漫游来到南阳(今属河南),感于此处美景,于是写下了这首清新俊逸、含蓄隽永的作品。

《游南阳清泠泉》翻译

惜彼落日暮,爱此寒泉清。
夕阳西下,万物在晚霞的映衬下,璀璨异常、如梦如幻,让人格外珍惜这短暂的美景。清冽的泉水纯净透明,惹人喜爱。
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
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水面上,随着时间的流逝,水面上的余晖渐渐向东聚拢、散去,好像是眷念、追逐着东去的流水一般。此情此景令作者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久不能静。
空歌望云月,曲尽长松声。
眺望着云中明月,唱一曲故乡民乐,不曾想,欲解乡愁愁更愁,吟乐思乡徒增惆。一曲终了,连古松也不禁发出簌簌之声。

《游南阳清泠泉》注释

1
惜:珍惜,不舍。
2
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3
寒泉:清冽的泉水或井水。
4
清:水或其他液体、气体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相对。
5
西辉:指夕阳余辉。
6
逐:追赶、追逐。
7
荡漾:指飘荡;起伏不定;水面等起伏波动;形容无法平静。
8
游子情:身在异乡之人的思乡情。
9
望:眺望。
10
尽:终了。

《游南阳清泠泉》赏析

这首诗,不仅写出了诗人对清泠泉周边景物的喜爱,同时落日余晖、松声月色更是勾起了诗人那拳拳思乡之情。

首二句“惜彼落日暮,爱此寒泉清。”交待时间、地点,表明心情。远方是落日暮景,故谓之“彼”,近处是清伶泉水,故谓之“此”。因已近黄昏,恐游难尽兴,故而“惜”,又因泉水清澄,尚可一慰情怀,故而“爱”。这里,诗人通过一彼一此,一惜一爱,将客观之景与主观之情贴切地揉合在一起,使得全诗开篇便妙。

中间两句“西辉逐流水”,将远景近景合而为一,构成一幅动荡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荡漾游子情”,是情寓景中,又是由景生情。落日的徐辉洒落在清湛无比而又潺潺流动的泉水之上,四围一片静寂,世间的一切都显得那样神奇、美妙,当此之际,谁能不为之动情。而那一弯曲折起伏、奔流不息的流水,正象征着游子绵远深长而又难以为怀的情思。这种难以为怀的情思确是令人无法把握的,它既真切可感,却又迷离朦胧,它是多角度、多层次的,但又是浓烈的、深厚的。

最后两句“空歌望云月,曲尽一长松声。”“云月”暗示了时间的变化,“长松”增添了场景的幽深。遥望云月,高歌一曲,曲尽之后,唯闻松涛阵阵,在广袤的空间鸣响,这是幽邃、广远的境界。在这境界之中,包含着许多诗人的情怀。

这首诗虽仅短短六句,却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景与情的极度融和、结尾的含蓄蕴藉自不必说,单以情来讲,就已令人体味不尽了。它有惜有爱,既略含游子的悲凉,又带有壮志难酬的感慨,这种多方面的包容性,大大扩展了诗作的外延,给人留下极极广阔的想象余地。

《游南阳清泠泉》作者: 李白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
1158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