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对月有怀

清代  ·  曹雪芹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中秋对月有怀》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红楼梦》第一回中穷儒贾雨村写的,他当时寄住在葫芦庙内,生计窘迫。因与乡宦甄士隐为邻,偶至甄家,与甄家丫鬟娇杏邂逅。只为娇杏两次回头看他,他便酸性大发,以为娇杏是“巨眼英雄”,有意于己,不免心中窃喜,念念在怀,时至中秋,宝镜高悬,不禁对月有感,随口吟成此诗。

《中秋对月有怀》翻译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既然前生今世是不能预料的,又何必时常增添哀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愁闷的时候常常皱眉,临走不免回头一两次。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看着风前月下的自己的影子,谁能陪伴我呢?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月光如有意,要先上玉楼问候。

《中秋对月有怀》注释

1
未卜:就是不能预测的意思。
2
三生:一种迷信的轮回观念,即前生、今生和来生。
3
频:时时、屡屡之意。频添指团圆的月亮常增添他自己的烦恼。
4
敛额:皱眉蹙额,愁闷的样子。
5
行去:此句说甄家丫环看到了他,离去时“不免又回头一两次。
6
风前:含有不稳定的意思。
7
俦:赏识,欣赏。
8
蟾光:月光,暗指“蟾宫折桂”。

《中秋对月有怀》赏析

这首诗在刻画贾雨村的性格、描写他的为人方面,给读者勾画了一个初步的形象,为塑造完整的艺术典型,涂上了一层和谐的底色。

首联“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写自己满怀愁绪,此联以“愁”字进入境界,表现了贾雨村的一种矛盾心理:他一方面盼望与娇杏结为夫妇,另一方面又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单相思,白白支付感情、白愁。因为自己太穷,条件太差,成功的希望太小。

颔联“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写愁闷的缘由,理智是挡不住感情的,像所有坠入情网的人一样,贾雨村感到异常的烦闷、惆怅,脑海里老是晃动着娇杏那几次回头的倩影。

颈联“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转写自己的处境,担心对方不会与自己比翼双飞。风前月下,瞧这身破衣服,如此寒酸!贾雨村此时只是在葫芦庙中暂寄安身,无家无业,顾影自怜,未免自惭形秽,心想这样的条件,还有谁来赏识我,愿意做我的终身伴侣呢?此联音调低沉,情绪进入低谷。

尾联”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如”银瓶乍破“,音调陡转高亢。贾雨村在经过一番沉吟思索之后,心下一亮,豁然开朗:“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封建社会文人飞黄腾达的唯一出路。要想荣华富贵,封妻荫子,就必须通过”书“这一关,也就是科举关。只要中了举,便有了一切。为了得到没人垂青,他首先必须”蟾宫折桂“(科举及第)。

从贾雨村在整个《红楼梦》中所扮演的角色来看,他也并不是一个多情的人。为了求官,他攻的是“时尚之学”,也就是明清科举制度用的八股文和“试帖诗”等;为了保官,他不惜出卖了自己的恩人之女甄英莲;在贾府被查抄时,因为怕别人说他回护,还狠狠地踢了曾经提拔过他的贾家兄弟一脚,像这种人又有什么真正的感情可言。

《中秋对月有怀》作者: 曹雪芹

曹雪芹
曹雪芹,生辰不详,死于乾隆二十七年除夕(公元1763年2月12日),亦有说死于乾隆二十八年除夕(公元1764年2月1日)。名霑,字芹圃,号雪芹,又号芹溪。曹家世代显赫,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任江南江宁织造,其妻孙氏为康熙小时之奶母,身份是包衣,也就是皇家的奴隶,归属正白旗。《红楼梦》前八十回由曹雪芹所写,后八十回据说由高鹗续写。《红楼梦》在写作的过程中就以抄本的形式流传,因此版本很多,现在的版本一般都…
70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