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梳洗罢

唐代  ·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望江南·梳洗罢》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闺怨词,作者假托思妇的口吻,表现离愁别恨。古代这一类诗词很多。因资料缺失,此词本事以及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

《望江南·梳洗罢》翻译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梳洗打扮后,在望江楼上独自依靠栏杆远望。成百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缓缓的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蘋洲上。

《望江南·梳洗罢》注释

1
梳洗:梳头、洗脸、化妆等妇女的生活内容。
2
独:独自,单一。
3
望江楼:楼名,因临江而得名。
4
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风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词。
5
皆:副词,都。
6
斜晖:日落前的日光。晖,阳光。
7
脉脉:本作“眽眽”,凝视貌。
8
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愁苦。
9
白蘋:水中浮草,色白。古时男女常采蘋花赠别。
10
洲:水边陆地。

《望江南·梳洗罢》赏析

此词写思妇楼头,望人不归,只有二十七个字,为词中的小令。“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一句一字闲不得”(《白香词谱笺》)。起句“梳洗罢”,看似平平,“语不惊人”。但这三个字内容丰富,给读者留了许多想像的余地。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妇),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

词着力处在“独”字。“独”字可以说是词眼,是词魂。全词五句二十七字全由“独”字产生,同时又为此一字作渲染。“独”是思妇感情的核心,因而也就成为全词结构的关键所在。但作者却把它在第二句信手拈出,轻轻一点,似不着意;循此以进,细味全词,才见出波涛汹涌,用心极深,力透纸背。

前两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是记思妇晨起,梳洗刚毕,便匆匆“望郎上青楼”,极目天涯路。倚楼望夫,还要梳洗打扮一番,是独处愈久,思情愈切,“女为悦己者容”的心理使然。仅仅两句,只写了两个连续的动作,便把女主人公情真意切地盼归的内心世界和盘托出。

下面三句写思妇望归的结果,大失所望:“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这一层不过是要写出“肠断”二字,却作许多渲染,生许多波折。“过尽千帆”,把时间拉长,写出了倚楼凝望的过程;“千帆”状江船之多,她目注着一只只船来,又目送着一只只船去。船来掀起她心头的希望;船去带来她的失望。她的心是随着这千帆往来而起伏升沉,经历着千百次“希望——失望”的感情冲击。千帆过尽而“皆不是”,于是希望彻底破灭,于是便使她“肠断”。但词人不让女主人公直抒心曲,中间加了一句“斜晖脉脉水悠悠”,巧妙至极。船尽江空,无穷的等待变成无穷的失望,女子像脉脉斜晖悠悠碧水,那“望尽千帆”引起的愁绪四处弥漫,充塞了大地,充塞了空间,紧接着又以“肠断白蘋洲”一句收拢。“白蘋洲”,在古代诗词中泛指送别之处。在意识流程中闪现了当初的离别之处,盼归的情思被此一击,于是她的精神支柱坍塌了,所以用“肠断”来了结。“斜晖”又与开头的“梳洗”相呼应,表明时间推移,从晨到暮,她已在楼头整整颙望了一天,不能不断肠。

温词中往往充溢着金碧辉煌的色彩、脂粉香泽的气息,而这首词却清新淡远,别具丰神。语言自然朴素,如清水芙蓉。词人以白描的手法揭示思妇的感情变化,看似平淡,实不平淡。先写因“独”而盼归,是思妇欲改变孤独处境的热切愿望;后写盼归失望而复归于“独”,心冷意凉。热为凉做铺垫而成反跌,抑扬之中愈见独处之苦。全词空灵疏荡,大有盛唐人绝句的空灵韵味。

《望江南·梳洗罢》作者: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812?─870?)唐末诗人和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彦博裔孙。富有天才,然恃才不羁,生活放浪,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因薄其有才无行得罪宰相令狐绹,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乏抑,终生不得志。大中十三年(859),出为隋县尉。徐商镇襄阳,召为巡官,常与殷成式、韦蟾等唱和。后来,归江东,任方城尉。咸通七年(866),徐商知政事,用为国子助教,主持秋试,悯擢寒…
361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