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偈

清代  ·  曹雪芹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石上偈》创作背景

这是作者依托神话表明小说《石头记》(《红楼梦》的书名是后来才改定的)创作缘由的一首开篇诗。小说第一回说:“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块大石,上面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是无才补天、幻形入世,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引登彼岸的一块顽石。上面叙着堕落之乡、投胎之处,以及家庭琐事、闺阁闲情、诗词谜语,倒还全备。只是朝代年纪,失落无考。后面又有一偈云。”作者虚构空空道人见青埂峰下有一块顽石,上面叙着它被携入红尘后的经历见闻,后面的偈,就是这首七言绝句。

《石上偈》翻译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没有才能去修补将要崩溃的苍天,白白地浪迹人间这么多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这里记述我在仙界和人间的经历,请谁抄录去作为奇闻传言?

《石上偈》注释

1
才:一作“材”。
2
去:一作“与”。
3
补苍天:出自远古神话女娲补天的故事。传说远古的时侯,天塌了,女娲氏炼五色石把天修补起来。
4
红尘:指世间的热闹繁华,代指人世间。
5
身前身后:指石头经历的仙界和人世。
6
倩:央求,请求。
7
奇传:即传奇,本是唐代兴起的一种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此处为押韵而倒装,取其“新奇传闻”之意。

《石上偈》赏析

这篇《石上偈》看似简单无奇,实则是统领《红楼梦》全书内容的灵魂所在,以“偈”题名,缘于佛偈是总结佛语的精华,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曹雪芹在小说的楔子中虚构了此书抄自石上所刻的故事,其原作者便是那块被女娲所弃、幻化为通灵宝玉被神瑛侍者(贾宝玉的前身)“夹带”着它一起下凡、经历过一番梦幻的补天石,而曹雪芹自己只不过是“披阅增删”者。其实,正如为小说加评誊清的脂砚斋所言:“作者之笔狡猾之甚。”真正的“作者”就是曹雪芹自己。

前两句“无才可去补苍天”是作者借神话故事,说明自己无力挽救濒临崩溃的社会制度,以至于“枉入红尘若许年”。此句表面上是石头自慨白白地来到人世间这么多年,其实是作者感慨自己虚度年华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无力。而所谓“无才”,貌似自惭,实为自负,是作者的愤激之言;以“石”为喻,也是作者表明自己不肯随同流俗的傲骨。

后两句,作者笔锋一转“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借请谁抄石头身前和身后所经历的故事去做奇闻流传而自然而然地引出全书的故事来。小说中,贾宝玉身前本是顽石,在人世间经历了一番以后,被“引登彼岸”,仍化作顽石,所以说是“身前身后事”。

作者为了便于抒发感慨,也为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味,在全书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迷幻的神话世界之中,借人们耳熟能详的女娲补天的神话,巧妙地虚构了一个顽石“幻形入世”的故事。这块顽石的经历,便是贾宝玉的经历,是贾宝玉的象征,其中也含有作者曹雪芹的影子。

《石上偈》作者: 曹雪芹

曹雪芹
曹雪芹,生辰不详,死于乾隆二十七年除夕(公元1763年2月12日),亦有说死于乾隆二十八年除夕(公元1764年2月1日)。名霑,字芹圃,号雪芹,又号芹溪。曹家世代显赫,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任江南江宁织造,其妻孙氏为康熙小时之奶母,身份是包衣,也就是皇家的奴隶,归属正白旗。《红楼梦》前八十回由曹雪芹所写,后八十回据说由高鹗续写。《红楼梦》在写作的过程中就以抄本的形式流传,因此版本很多,现在的版本一般都…
70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