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其十九)

唐代  ·  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古风》创作背景

这首诗一般都认为写于天宝十五载(756),时洛阳已陷于安史叛军之手,而长安尚未陷落。诗中虚构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仙境,以此反衬中原地带叛军横行,人民遭难的残酷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安史叛乱的谴责。萧士赟注认为"此诗似乎记实之作,岂禄山入洛阳之时,太白适在云台观乎?"郁贤浩《李白选集》云:"疑安史乱起时,李白正在梁苑(今河南商丘)至洛阳一带,目睹洛阳沦陷,乃西奔入函谷关,上华山。此诗为天宝十五载春初在华山作。"朱谏注认为此时李白在庐山隐居。总之此诗写法奇特,前十句虚拟游仙之事,后四句忽然转入现实,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于此亦可见李白诗天马行空、想象奇诡之处。

《古风》翻译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西岳华山莲花峰上,仙女光芒如同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素手握着皎洁芙蓉,袅袅而行太空之中。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身穿霓裳广带飘逸,云彩一样飘然升空。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约我登上彩云高台,高揖双手拜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恍恍惚惚与仙人同去,驾着鸿雁翱翔在高空。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不经意看洛阳平原,到处都是安禄山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叛军叛臣都把官封。

《古风》注释

1
明星:传说中的华山仙女。
2
虚步:凌空而行。
3
蹑:行走。
4
太清:天空。
5
霓裳:用云霓做的衣裙。
6
曳广带:衣裙上拖着宽阔的飘带。
7
云台:云台峰,是华山东北部的高峰,四面陡绝,景色秀丽。
8
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
9
紫冥:高空。
10
洛阳川:泛指中原一带。
11
走:奔跑。
12
豺狼:比喻安史叛军。
13
冠缨:穿戴上官吏的衣帽。

《古风》赏析

这是诗人《古风》组诗的第十九首,是诗人攀登莲花峰时所做。在感受游览莲花山美景的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于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的苦难,深深同情和对安史叛军的谴责。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意思是登上莲花山,可以远远地看见天山的颗颗明星。此句介绍了诗人的行程。往西攀登莲花山,并被山上的美景所折服,天上的颗颗明星,不禁让诗人陷人了美妙的想象之中。据《太平广记》:“明星玉女者,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诗人借此典故,想象着自己在此遇上仙女,并一起游览了莲花山。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意思是仙女手持芙蓉花,凌空而行飞向天空,她们身着虹霓做成的衣裳在天空中随风起舞,美丽动人。这是诗人想象的在莲花山遇见仙女时的情景,在诗人的眼中仙女是那么的纯洁、美丽,让人心旷神怡。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意思是众仙人邀请我登上高高的云台,拜见了卫叔卿。这句诗中诗人引用了《神仙传》记载的典故:卫叔卿,中山人,服云母成仙。汉武帝派使者跟随叔卿的儿子到华山求见卫叔卿,见卫叔卿与众人博戏于石上。表示诗人见到卫叔卿后已经得道成仙。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意思是在恍惚间跟随卫叔卿离开了云台峰,乘坐天鹅在浩瀚的天空中邀游。这句诗是全诗的一个转折,为下文描写作出铺垫。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意思是在天空中向中原大地望去,数不清的叛军在走动,人民被兵祸所戕害。血迹染红了路边的野草,这些叛军就像是披着人形的豺狼。诗人在此句中一改前文所写内容,将视角转回血淋淋的现实,虽然自己已经超脱成仙,邀游天宇,可是他依然放不下心中的国家、人民,看着遭遇叛乱伤害的国家,他的心在滴血,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遭遇深深的担忧。

全诗饱含浪漫主义色彩,诗人通过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将一次普通的登山之旅演化成自己得到成仙的一次洒脱之旅,在无比轻松和畅快的意境中突然引入了安史兵祸给诗人带来的忧虑。就像一记重锤一样击打在诗人那颗浪漫的心上,让人突然从天上坠到地上,从梦境回到现实,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痛恨战乱的思想。

《古风》作者: 李白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
1158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