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唐代  ·  王维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翻译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吕逸人隐居之地方,与尘俗世事隔绝。我专程来柳市南头访问吕逸人。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来访未遇主人,参观主人的住地环境何必询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城上的青山好像在室内一样,东邻流动的水流入西边邻居。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主人在这里著书立说的时问已经很长了,他亲手栽种的松树已经很老了,树的表皮都象龙鳞一样。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注释

1
桃源:即桃花源,此指吕逸人隐居之处。
2
一向:从过去到现在的一段时间。
3
绝:断绝,隔绝。
4
风尘:指尘俗的世事。
5
柳市:汉长安地名。此亦借指吕逸人隐居之处。
6
隐沦:隐士,隐居之人。
7
题凡鸟:典出《世说新语·简傲》。
8
何须:何必,哪里还用。
9
屋里:室内。
10
闭户:闭门,关门。
11
种松:栽种松树。
12
龙鳞:谓古松躯干如龙鳞。这里用它来形容老松树的表皮呈现出鳞的形状,很老了。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赏析

王维和裴迪是知交,早年一同住在终南山,常相唱和。这首诗极赞吕逸人闭户著书的隐居生活,显示了作者艳羡“绝风尘”的情怀。

首联“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借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着一虚笔。于长安柳市之南寻访吕逸人,跟一实笔。一虚一实,既写出吕逸人长期“绝风尘”的超俗气节,又显示了作者倾慕向往的隐逸之思。

颔联“到门不敢题鸟,看竹何须问主人。”访人不遇,本有无限懊恼,然而诗人却不说,反而拉出历史故事来继续说明对吕逸人的仰慕之情,可见其寻逸之心的诚笃真挚。“凡鸟”是“凤”字的分写。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凤”字而去,这是嘲讽嵇喜是“凡鸟”。王维“到门不敢题凡鸟”,则是表示对吕逸人的尊敬。“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造其门观竹,“讽啸良久”。而此诗“何须问主人”是活用典故,表示即使没有遇见主人,看看他的幽雅居处,也会使人产生高山仰止之情。

颈联“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写吕逸人居所的环境,是实写。“城上”,一作“城外”。“青山如屋里”,生动地点明吕逸人居所出门即见山,暗示与尘市远离;流水经过东家流入西邻,可以想见吕逸人居所附近流水淙淙,环境清幽,真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绝妙境地。青山妩媚,流水多情。两句环境描写,一则照应开篇的绝风尘,二则抒写了隐逸生活的情趣。

尾联“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最后从正面写隐逸。吕逸人无求于功名,不碌碌于尘世,长时间闭户著书,是真隐士而不是走“终南捷径”的假隐士,这就更为诗人所崇尚。松皮作龙鳞,标志手种松树已老,说明时间之长,显示吕逸人隐居之志的坚贞和持久,“龙鳞”给“多岁月”作补充,并照应开头的“一向绝风尘”,全诗结构严谨完整。

这首诗,句句流露出对吕逸人的钦羡之情,以至青山、流水、松树,都为诗人所爱慕,充分表现了诗人归隐皈依的情思。描写中虚实结合,有上下句虚实相间的,也有上下联虚实相对的,笔姿灵活,变化多端,既不空泛,又不呆滞,颇有情味。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作者: 王维

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九岁知属辞,十九岁应京兆府试点了头名,二十一岁(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大乐丞。但不久即因伶人越规表演黄狮子舞被贬为济州(在今山东境内)司功参军。宰相张九龄执政时,王维被提拔为右拾遗,转监察御史。李林甫上台后,王维曾一度出任凉州河西节度使判官,二年后回京,不久又被派往湖北襄阳去主持考试工作。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和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公元七…
453首诗词1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