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花赠张十一署(或作李有花)

唐代  ·  韩愈

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见桃惟见李。风揉雨练雪羞比, 波涛翻空杳无涘。君知此处花何似,白花倒烛天夜明, 群鸡惊鸣官吏起。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迷魂乱眼看不得,照耀万树繁如堆。念昔少年著游燕, 对花岂省曾辞杯。自从流落忧感集,欲去未到先思回。 只今四十已如此,后日更老谁论哉。力携一尊独就醉, 不忍虚掷委黄埃。

《李花赠张十一署》创作背景

元和元年(806)仲春一月在江陵作。一个夜晚,韩约同是在南方量移的官张署去江陵城西赏李,张因病未去,韩独往。游概及兴怀寄张署,故有这一诗题。张为韩在京言官同僚,同贬南荒,又同遇大赦量移江陵为参军闲职,思想感情一致,诗自然深衷涌出。

《李花赠张十一署》赏析

诗可分前后二段。

前十一句为前段,极写李林繁花之盛,景象之奇。韩大概早就领略过李花明黑夜的奇景,夜游李林不为无因。所游似一处果园,有桃李等果树林,然而夜间因红色反光微弱,洁白之色反光强烈,故“花不见桃惟见李”。接着大笔“等闲平地起波澜”极力挥洒,李林之神光被描摹得气势非凡,压倒一切。凿空乱道得理直气壮涵盖时空远近动静虚实大小,硬语盘空。“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翻空查无”说风雨压李花不倒,其洁白超过白雪,李林耀眼白涛腾空盖地无边无际,“君知此处花何似”句后有删节,故无下句。“白花倒烛天夜明”至“照耀万树繁如堆”六句,并未回答“花何似”问题,而是接前“波涛翻空”写李林繁花的气势。李花照耀压倒一切,如同天已破晓,群鸡惊鸣,官吏们纷纷起床。太阳升起,霞光万道,使人眼乱魂迷,这是阳光呢还是李花的神光?把所有的树林都照耀得明亮奇异如玉山堆垛。

李花夜明诚属奇景,然而韩愈尽其诗笔夸饰描写,真实目的显然已非在写李花,而是另有感兴寄托。韩素来对李花另眼相看,其集中另有《李花二首》,其二云:“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挈。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日光赤色照未好,明月暂入都交加。夜领张彻投卢个,乘云共至玉皇家。长姬香御四罗列,编裙练悦无等差。静濯明妆有所奉,顾我未肯置齿牙。清寒莹骨肝胆醒,一生思虑无由加。”也写到月李交辉“明月暂入都交加”的奇景,发挥却在诗后半写到了“玉皇家”的席上,皇家酒宴韩未肯一顾,因为李花的神韵盘踞肝肠,“清寒莹骨肝胆醒,一生思虑无由加”。谜底揭开,“君知此处花何似”?写李花即是写自己,自己的灵魂和人生操守就正像“清寒”两句诗所描写的那样。韩愈对照亮黑夜的李花屡动深情原因就在这里。

描墓歌颂夜李,对自己是一种寄托和勉励,更是磨难时期的有力鞭策。诗末八句的后段所写感兴就较直白,要向蔑视黑夜大放异彩的李花汲取精神力量,永葆清醒莹彻的肝胆。

《李花赠张十一署》作者: 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藉昌黎(今河北通县),每自称昌黎韩愈,所以世称韩昌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贞元末,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言事,得罪当权者,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令。宪宗时,他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之乱,升任刑部侍郎,因上疏反对迎佛骨,被贬为潮州(今广东潮州)刺史。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韩愈和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446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