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要三到

宋代  ·  朱熹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读书要三到》创作背景

此诗出自《训学斋规》,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意思是,读书要读到弄懂其真正含义为止。

《读书要三到》翻译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只要是读书,就要每个字都读得很大声,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而然就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古人说过,“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展示出来”。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读书要三到》注释

1
误:错。
2
倒:颠倒。
3
牵强暗记:勉强默背大意。
4
见:同“现”,表露出来。
5
晓:知道。
6
漫浪:随随便便,漫不经心。
7
急:重要,要紧。
8
矣:相当于“了”。
9
岂:时常,习。
10
乎:吗,语气词。

《读书要三到》赏析

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他的名篇《读书要三到》,提出了读书时的正确要求,这是对读书经验的总结和对读书的具体指导,至今仍有很重要的指导价值。那种小和尚念经式的有口无心的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读书既要有恒,又要有心。无论说“三有”“三到”,都不过强调首先人要有上进求学的心,有坚持求学的志,还要有独立不苟同的头脑。读书不可固执不信异己之言,更不可轻信,要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同时,在书斋学问之外,更要知行合一,亲证亲行,所学知识才经得住考验,来得亲切。

这则古文选自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朱熹的名篇《训学斋规》。

《读书要三到》作者: 朱熹

朱熹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号晦翁,又号遁翁、沧州病叟,自称云谷老人。婺源(今属江西)人,寓建阳(今属江西)人,寓建阳(今属福建)之考亭。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主泉州同安簿。淳熙五年(1178),除知南康军,改提举浙东茶盐公事。历江西提刑,召除秘阁修撰、奉外祠。光宗朝,除知漳州。宁宗初,除焕章阁待制、侍讲,旋以本职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二年(1196)十二月,落职罢祠…
30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