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

先秦  ·  佚名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朝三暮四》创作背景

《朝三暮四》出自《庄子·齐物论》,《齐物论》是《庄子·内篇》的第二篇。全篇由五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连珠并列组成,故事与故事之间虽然没有表示关联的语句和段落,但内容上却有统一的主题思想贯穿着,而且在概括性和思想深度上逐步加深提高,呈现出一种似连非连、若断若续、前后贯通、首尾呼应的精巧结构。

《朝三暮四》翻译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很喜欢猴子,养的猴子成群,他能懂得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懂得那个人的心意。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猴子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猴子们的食物,但又怕猴子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猴子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猴子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猴子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朝三暮四》注释

1
狙公:养猴子的老头。
2
解:了解,理解,懂得。
3
狙:猴子。
4
意:心意。
5
得公之心:了解养猴老人的心思。得,懂得。
6
损:减。
7
口:口粮。
8
充:满足。
9
欲:欲望,要求。
10
俄而:一会儿,不久。
11
匮:缺乏。
12
限:限制。
13
恐:恐怕。
14
之:代词,它,代指猴子们。
15
诳:欺骗。
16
与:给。
17
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18
芧:橡树的果实,俗称“橡实”。
19
朝:早上。
20
足:够,足够。
21
众:所有的。
22
皆:都。
23
起怒:一齐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
24
伏而喜:都很高兴地趴在地上(一般是动物感到满足时的动作)。

《朝三暮四》赏析

《朝三暮四》此文告诉人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看问题不要只停留在表面,或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应该看到其本质。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们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告诫人们要放开计较得失的凡心,因为人的一生一死、一得一失都是一时的,到最后我们将会发现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也没有得到什么。

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像在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朝三暮四》作者: 佚名

古诗文网收录了先秦到现代的数十万诗词,很多诗词因为作者不明,作者本站统一归为佚名。
1713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