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声子·晚天萧索

宋代  ·  柳永

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

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验前经旧史,嗟漫哉、当日风流。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

《双声子·晚天萧索》创作背景

此词风格典雅,写作态度严肃,当是柳永入仕后作的雅词,但写作的具体时间已难考定。当时柳永宦游时来到吴国故地苏州,许多古代的一遗迹使他产生了怀古的幽情,此词便是他宦游苏州所做。

《双声子·晚天萧索》翻译

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
傍晚的江边,十分寂寞,我像折断了的蓬草,到处飘飞,如今兴致一来,又乘船向东游荡。夜雾初散,三吴地区的风景历历在目,苏州一带的亭台楼榭稀疏零落,远不及以前漂亮。这往昔属于夫差的国土,芳香馥郁的花径都湮没了,空自留下座座荒凉的小山岗。繁华的景象已经看不见,只听见麋鹿呦呦地叫嚷。
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验前经旧史,嗟漫哉、当日风流。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
怀想当年,夫差徒然运筹帷幄,不停指挥战斗,为的是称霸逞强。江山似图画那样美丽,天空云涛滚,江中水波茫茫,但威风凛凛的他,还不如坐着小船远游的范蠡。细细研读以前的图书、历史,当时的风云、成败只能使人嗟叹神伤。夕阳斜照着无边的野革。就像那永不消逝的愁情,一片怆廉。

《双声子·晚天萧索》注释

1
萧索:萧条落寞。
2
断蓬:断根的蓬草,因风而四处飘飞,常以喻游子。
3
兰棹:木兰树所制之桨,此以指船。
4
三吴:江浙一带地名,具体何指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是苏州、润州、湖州 ,此处指苏州。
5
姑苏:山名,在苏州西南,上有吴王夫差所筑之姑苏台。
6
牢落:荒凉冷落。
7
夫差:春秋时吴国国君,公元前495—前473年在位, 一度称霸,后为越王勾践所灭,自杀而死。夫差都苏州,故称苏州为夫差旧国。
8
香径:飘满花香的园中小路,即指宫廷园圃,越曾向吴王夫差进献美女西施,“香径”亦暗示西施。
9
呦呦:拟鹿鸣叫声。
10
决战:指夫差二年,吴越会稽一战。
11
图王取霸:谋求称霸一方。
12
翻输:反而不如。
13
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助越王句践灭吴,后泛舟隐于五湖。此句意为夫差曾不可一世,然结局反不如范蠡,虽漂流在野,无显赫的权势地位,却能保全性命。
14
验:查验。

《双声子·晚天萧索》赏析

此词以“晚秋”作为背景,抒发了词人吊古伤今的历史感慨。

上片一开始即以“晚天萧索”来渲染气氛,引起下文。接着两句“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前句写自己似断根的蓬草随风飘荡,因仕途坎坷不甚得意,而发牢骚之语。后句则表示自己随遇而安,不妨尽情欢笑,故乘兴兰棹东游。接下来“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嚣闹繁华的城市已经是远远地消失,清冷荒凉的历史陈迹触目惊心地扑入眼帘,境界顿时开阔,并把人带入历史的回忆中去。紧接着便以层层铺叙之法,推出“夫差旧国”,昔日的香径已成荒丘,繁华似锦的姑苏台榭如伍子胥所预言的那样成了野鹿出没之所,那些风流豪奢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烟消云散了。

下片词人进一步拓开词境,“想当年”三句,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历史画面,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的你争我夺,到头来只是一场空!用一“空”字冠于“运筹决战”之前,具有了历史的穿透力,使词作的主题得到深化。而当人们从历史的纷争中又回到现实时,放眼远眺,只见“江山如画,云涛烟浪”,山河依旧,人事全非,只有那激流勇退的范蠡,在越国胜利之后,随即驾扁舟逍遥于五湖的明智之举,使人至今仍十分叹服。在这样的历史反思之中,功名、利禄,一切都被淡化了,当然词人的坎坷不平也愈来愈随之消解了。“验前经旧史”三句,以“前经旧史”验之,当时记载的风流人物和他们那轰轰烈烈的事业,早已消失到历史的长河之中,现在只剩下“斜阳暮草茫茫”,令人勾起“万古遗愁”。

本词以深秋萧索、黯淡的景色为背景,展开了历史与现实、繁华与荒凉、图王取霸与江湖隐者之间错综的对比,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柳永以词抒写登临怀古之思,感怀身世之情,具有“初发轫”的意义,在拓宽词的内容方面对后世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双声子·晚天萧索》作者: 柳永

柳永
柳永(987?─1055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祖父柳崇,以儒学名,父柳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费县令,官终工部侍郎。永少时流连于汴京,在秦楼楚馆中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历荆湖、吴越。景祐元年(1034)登进士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馀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监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终官屯田员外郎,…
294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