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咏弦月

清代  ·  纳兰性德

初八月,半镜上青霄。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

《望江南·咏弦月》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写作时间不详。据词意可知,一日晚,作者和闺中佳人(妻子)在月下说话,作者看见佳人倩影,心生怜爱之情,于是写下这首词。

《望江南·咏弦月》翻译

初八月,半镜上青霄。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
初八的月亮,如同半面妆镜,悬挂青空。她斜靠在雕花的栏杆上娇媚不语,梅花的影子随着月光暗暗移过红桥。北风吹来,裙裾飘飘。

《望江南·咏弦月》注释

1
初八月:上弦月,即农历每月的初七或初八前后的月亮。
2
青霄:蓝天,天空。
3
画阑:刻有画图的栏杆。
4
红桥:当指有雕饰的桥,或仅仅是对桥的雅称。一说为位于瘦西湖南端的红桥,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原为红色栏杆的木桥,后在乾隆元年改建为拱形石桥,取名虹桥。

《望江南·咏弦月》赏析

这首小词清丽空灵,开篇前两句便勾勒出一派清冷素雅的景致。“初八月,半镜上青霄”,初八之上弦月斜挂天边,后接女子倚阑不语的娇人情景,“斜倚画阑娇不语”雕栏画栋在清辉之下寂寂无声,不知谁家女子此刻正在独倚画阑,不言不语。转而,词人又刻画了月移梅影的景象,“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红桥”,位于瘦西湖南端,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原为红色栏杆的木桥,后在乾隆元年改建为拱形石桥,取名虹桥。那在红桥上出现的缥缈人迹是谁?在读者尚未回过神来的时候,便已经“北风飘”,渐行渐远,消失在梅枝摇曳的暗香之间。

纵观全词。这神秘女子于寒风之中,观月,离去。已置读者于似闻不闻、似解不解之间,末尾,她更是从罗带中断续飘出,使人情思萦绕,如月下花影,拂之不去。

《望江南·咏弦月》作者: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满洲正黄旗,清初著名词人。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妻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诰赠一品夫人,婚后三年,妻子亡故,吴江叶元礼亲为之撰墓志铭,继娶官氏,赐淑人。妾颜氏,后纳江南沈宛,著…
206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