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赵莒茶宴

唐代  ·  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与赵莒茶宴》创作背景

唐代饮茶风气日炽,上自权贵,下至百姓,皆崇尚茶当酒。茶宴的正式记载见于中唐,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曾与赵莒一块办茶宴,地点选在竹林,但不像“竹林七贤”那样狂饮,而是以茶代酒,所以能聚首畅谈,洗净尘心,在蝉呜声中谈到夕阳西下。钱起为记此盛事,写下这一首《与赵莒茶宴》诗。

《与赵莒茶宴》翻译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翠竹之下一起对饮紫茶,味道醇厚胜过那流霞仙酒。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洗净红尘杂念茶兴却更浓,在蝉鸣声中谈到夕阳西下才尽兴。

《与赵莒茶宴》注释

1
竹下忘言:《晋书·山涛传》,“(山涛)与嵇康、吕安善,后与阮籍,便为竹林之交,着忘言之契。”忘言,彼此心领神会,无需言语,就已默契。
2
紫茶:紫笋茶,唐代著名的贡茶,产于浙江长兴顾渚山和江苏宜兴的接壤处。
3
羽客:道士。
4
流霞:传说中天上神仙的饮料。
5
尘心:心为世俗事务所牵累,谓之尘心。佛教以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
6
片影:一片树影。

《与赵莒茶宴》赏析

全诗通过白描的表现手法,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以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写出诗人与赵莒二人在翠竹下之下举行茶宴的情景。

前两句“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以茶酒相比,突出品饮清艺所带来的那种超然尘外的忘言境界。而这正是茶与禅相通之处。写作者与赵莒在翠竹下之下举行茶宴,一道饮紫笋茶,并一致认为茶的味道比流霞仙酒还好。“忘言”二字说明心中早已领会其意,并不须用言语来说明,不难看出二人竹下茶宴相谈甚欢。“羽客”是对道士的尊称,不仅形容了此番情景全然胜过道士的生活,更是为下文中写“尘心”做铺垫,反映出诗人对凡俗之心,名利之念并无贪恋之意。

后两句“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描绘的是一幅雅境啜茗图,除了令人神往的竹林外,诗人还以蝉为意象,使全诗所烘托的闲雅志趣愈加强烈。蝉与竹一样是古人用以象征峻洁高志的意象之一,蝉与竹、松等自然之物构成的自然意境是许多文人穷其一生追求的目标。饮过之后,已浑然忘我,自我感觉脱离尘世,红尘杂念全无,一心清静了无痕。俗念虽全消,茶兴却更浓,直到夕阳西下才尽兴而散。

人们试图在自然山水的幽静清雅中拂去心灵的尘土,舍弃一切尘世的浮华,与清风明月、浮云流水、静野幽林相伴,求得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与赵莒茶宴》作者: 钱起

钱起
钱起(722─780),字仲文,吴兴(今浙江省湖州一带)人。玄宗天宝十年(751)进士,历任校书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有《钱考功集》。钱起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诗与刘长卿齐名,称「钱刘」;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他长于应酬之作,当时赴外地的官员以得到他的送行诗为荣。大概他得「才子」的桂冠,也就是这个原因。他的诗技巧熟练,风格清奇,理致清淡。近体诗中,多写景佳句,深为评论家所称道。
436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