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到渔家

唐代  ·  张籍

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

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

《夜到渔家》创作背景

春天的一个傍晚,诗人行旅至江边,时已临晚,急于到渔家投宿,等主人归来之时,眼见周围景色,萧索而落寞,面对这冷落凄清的境界,想到渔家之艰辛,诗人遂用笔墨描绘了渔民生活的一个侧面。

 

 

《夜到渔家》翻译

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
渔家就住在江口岸边,涨潮时分江水就漫过柴门。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赶路的行人想在此借宿,但是主人迟迟未归。
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
竹林寂寂,村边的小道曲曲折折的向远方蜿蜒,明月悬空,依稀看得江上渔船点点。
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
远远望去,渔夫似在寻找沙岸泊船,春风轻拂,吹动着他们的蓑衣。

《夜到渔家》注释

1
柴扉:柴门。
2
投宿:借宿。
3
竹深:竹林幽深。
4
寻沙岸:是说有人在寻找沙岸泊船。
5
动草衣:草衣,即蓑衣。春风吹动着他身上的蓑衣。

《夜到渔家》赏析

首联“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简陋茅舍,紧靠江口,江潮晚涨,侵入柴扉。诗人所见之景,极为萧索而落寞。

颔联“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上句写诗人徘徊茅庐的缘由:“欲投宿”。此三字暗示时已向晚。下句写茅庐主人“犹未归”,从而又透露出主人江上打鱼时间之久,亦见出渔民之劳碌,十分辛苦。

颈联“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写诗人踯躅、等待时所见之环境:竹林幽深,小径蜿蜒,前村遥远;月照江上,钓船愈稀,更见其冷落凄清。一个“远”字,透露出诗人急于投宿的心境。“钓船稀”呼应“犹未归”,互为补充。

尾联“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写诗人在渴望主人归来时,看到希望,陡生喜悦之情。结句“春风动草衣”,刻画渔翁形象,生动轻快,神采飞扬,尤为传神。

此诗题材新颖,艺术构思独特,饱蘸对渔民深厚的感情。

《夜到渔家》作者: 张籍

张籍
张籍(768─830),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后移居和州(今安徽省和县)。贞元十四年进士,曾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官职。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张籍早年生活贫苦,后来官职也较低微。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代宗李豫、德宗李适统治时期,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拚命加重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张籍由于社会地位较低,有机会接触中下层社会生活,对实现有较深刻的认识。因此,他写了许多揭露社会矛盾,反映…
428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