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

唐代  ·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公元696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翻译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登幽州台歌》注释

1
前:过去。
2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3
后:未来。
4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5
念:想到。
6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7
怆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8
涕:古时指眼泪。

《登幽州台歌》赏析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前两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

后两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这里用“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情感中有对时世的感伤,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

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登幽州台歌》作者: 陈子昂

陈子昂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西北)人。年少时就富于浪漫的豪侠性格。武则天光宅元年(684)举进士,因上《大周受命颂》受武则天赏识,拜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陈子昂敢于针砭时弊,不避权贵。万岁通天元年(696)随从武攸宜征伐契丹。后因痛感自己的政治抱负和许多进步主张不能实现,便于圣历初(698)辞官返乡。武三思县令段简诬陷他,因此入狱,后忧愤而死。终年仅四十二岁。陈子昂为初唐…
108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