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赠郑溧阳

唐代  ·  李白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戏赠郑溧阳》创作背景

郑溧阳,当即《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序中所说的溧阳县令郑晏。天宝十三载(754)李白漫游江东,作此诗赠溧阳县令郑晏。

《戏赠郑溧阳》翻译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陶令天天喝醉酒,不知五柳树何时回春。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古朴的琴上本没有琴弦,滤洒就用头上的葛巾。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清风暂来时卧在北窗下,称自己就是恬静闲适的羲皇时人。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什么时候我到溧阳一游,会一会你这位平生交好的友人。

《戏赠郑溧阳》注释

1
陶令:即陶潜。他曾任彭泽县令,故称。
2
五柳:陶潜在住宅旁种有五株柳树,因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3
素琴:不加漆饰的琴。
4
漉酒:滤洒。
5
葛巾:用葛布制成的头巾。这里写陶潜嗜酒忘情。
6
羲皇人:伏羲氏时人。古人认为羲皇时代其民皆恬静闲适,故隐逸之十多以之自称。
7
栗里:即溧阳,地名,在今江苏西南边,与南京接壤。

《戏赠郑溧阳》赏析

此诗首联“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运用叙铺手法,描绘出一幅陶令天天喝醉酒、不知五柳树何时回春的景致。“日日醉”“不知”,流露出陶潜每日醉洒,忘情世事,连亲手植的五株柳树已吐新绿的情形都不知道的情趣。

颔联“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引用“葛巾漉酒”典故,表现出陶潜活谈无为,逸然自得的生活习性,以喻郑晏。《宋书·陶潜传》记载说,陶潜自备无弦素琴一张,微醺时就抚弄寄意,来访者无论身份,都摆酒迎接,如果陶氏本人不胜酒力,先于客醉,就对其言“我醉欲眠,卿可去”。为了表达自己通达不拘的隐士之风,陶潜还特意不用器皿滤酒,直接以头上所戴葛巾,“葛巾漉酒”自此也成为中国历代文人雅士会饮赋诗时喜用的典故。陶潜嗜酒率真超脱,李白更是仰慕陶渊明的人品和诗作。

颈联“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写陶潜北窗高卧,醒而醉、醉而醒,竟有羲皇上人之感,侧面表现出陶潜活谈无为、逸然自得的生活习性,以喻郑晏,暗寓出郑晏琴酒自乐、悠然自得的生活。

尾联“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紧扣主题,似是客套之话,却又给人以信增亲切之感,拉近了朋友之间的距离。

此诗字里间处处充溢着诗人对友人郑晏的关爱之情,突显出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戏赠郑溧阳》作者: 李白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
1158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