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夜(其三)

宋代  ·  朱淑真

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

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元夜》翻译

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
元宵之夜灯光和烟火灿烂绚丽,各种乐器吹吹打打,声音响彻云霄,与春风嬉闹。
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
为了准备与心上人的这次相会一直在又愁又忙之中,想起往事恍若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但愿暂时能让我们相聚在一起,不妨永远教月色朦朦胧胧。
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哪里有功夫去赏灯喝酒,明年元宵节未必能再次相会了。

《元夜》注释

1
揭天鼓吹:形容各种乐器吹吹打打,声音响彻云霄。
2
新欢:情人。
3
入手:到手,指相会。
4
愁忙里:意为为了准备这次相会一直在又愁又忙之中。
5
缱绻:形容情意缠绵,难舍难分。
6
常任:永远让,永远教。
7
那:通“哪”。

《元夜》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联写元宵夜的节庆气氛,离别的情人得以相会以及会后的高兴心情,后两联是在此基础上借这对情人之口抒发感怀和心愿,采用完全的心理描写,使诗意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前两联是以元宵之夜的环境和气氛起笔切题的。在元宵节的夜晚,彩灯挂满了树梢,璀灿耀目,焰火灿烂四射,真是“火树银花”。丝竹弹奏,鼓乐吹打,人们都沉浸在春风笑语之中了。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元宵节是农历春节欢乐的继续。唐以后的元宵节,京城内张灯结采,歌舞百戏,盛况要持续好几天。诗中的“闹”字把那种真像要把天地掀翻了乐声写活了,也把人们那种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的心情写足了。以“旧事”对“新欢”,以“忆梦”对“愁忙”,强调了相聚之难,也突出了等待之苦。

后两联正因为相聚如此不容易,所以这次约会特别值得珍惜了。元宵佳节,盛况空前,月圆灯亮,笑语喧天,这固然是令人流连忘返的美景。可是,在诗人看来,良宵美景如果没有人的团圆欢乐,哪还有什么意义?“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如果让诗人来选择的话,她只希望感情好得离不开的这对情人缠绵不散,如果这个愿望能够实现的话,就让那月色夜夜朦胧又有什么关系?或许,诗人甚至会这样认为:只要能在这短暂的相会中交流缠绵的情意,那么,平日里长期对着暗淡的月光痛苦相思也不妨听凭自然了。既然是这样,哪里还会有工夫去赏灯陶醉!虽知这样的约会多么难得,明年元夜就未必再有了。结尾两句用细致入微的笔触,为这对诚挚爱人的缱绻情怀再浓浓地描上了一笔。“但愿”“不妨”“那得”“未必”四个连接词来作转折,精确地表现了主人公在良宵相会时惋惜良宵难再、珍惜短暂欢会的心理波澜,这就突破了恋情诗着重描写欢情的樊管,把情人团聚的价值提高到不可以有的最高程度,从而也使诗的境界更加深邃。

从全诗来看,诗的主旨是对约会的珍惜之情来抒写情人的真挚爱情。作者把元夜的赏灯和约会两者联系起来描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相会后的高兴心情与元夜的节庆气氛正相映衬,灯会热闹诱人却无心陶醉,更衬托出约会的珍贵和情意之缱绻。在爱情幸福的光辉面前,火树银花和明月清光都显得大大逊色了,而在元夜的节日之乐中,那些惊心旧事、平日相思、再会难期的愁绪,也显得格外的强烈。

《元夜》作者: 朱淑真

朱淑真
朱淑真,宋女作家。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州治今安徽歙县),据况周颐《蕙风词话》:「淑贞与曾布妻魏氏(魏夫人)为词友。」可知为北宋末至南宋初人。出身于仕宦之家。少时警慧,喜读诗书,工书画,晓音律。自称「翰墨文章之能,非妇人女子之事,性之所好,情之所钟,不觉自鸣尔」(《掬水月在手诗序》)。成年与一俗吏结婚,曾随丈夫宦游异乡。但夫妻情趣不同,感情不合,精神极为痛苦,忧郁而终。一生创…
62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