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吕】金字经·絮飞飘白雪

元代  ·  马致远

絮飞飘白雪,鲊香荷叶风,且向江头作钓翁。穷,男儿未济中,风波梦,一场幻化中。

担头担明月,斧磨石上苔,且做樵夫隐去来。柴,买臣安在哉?空岩外,老了栋梁材。

夜来西风里,九天鵰鄂飞,困煞中原一布衣。悲,故人知未知?登楼意,恨无上天梯。

《【南吕】金字经·絮飞飘白雪》赏析

第一首写诗人退居,独钓江头,生活虽穷,但却能以超然的态度对待它。“絮飞飘白雪,堂乍香荷叶风,且向江头作钓翁。”点明了时令,描绘了去江边钓鱼时所见的景物。柳絮在空中飞舞,好象白雪,纷纷扬扬,白天而降,这是暮春的季节,田田荷叶,暖暖和风,象闻到了一阵阵的鱼的香味。诗人带着这样的一种想象,行走在去江边钓鱼的路上。“蚱”,腌或糟的鱼,可久藏。这三句写景叙事,想象很鲜明。后面四句:“穷,男儿未济中,风波梦,一场幻化中”,是议论,表明了诗人对穷困忧患的态度,生活穷困,时运不妙,但不论是什么风波患难,到头来都不过是一场梦幻,一切都是在变化不定之中,这里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蔑视,对穷困和“风波”的超然态度,有一种消极反抗的情绪。“未济”,情况不妙。“风波”,喻患难。“幻化”,变化莫测。

第二首曲写樵夫生活,用朱买臣砍柴的故事,说明有才能而不为世用,感叹怀才不遇。开头三句“担头担明月,斧磨石上苔,且做樵夫隐去来。”退隐后过着樵夫生活,明月之夜,肩挑柴担而归,空山砍柴,只有斧磨青石之声,完全过着与世隔绝的隐士生活。“担头担明月”,写得十分形象,犹如,一幅月夜樵归图。“柴,买臣安在哉?空岩外,老了栋梁材”,是作者的感叹。诗人以朱买臣自况,说明有才能而被埋没。这四句是说:砍柴卖柴为生的朱买臣已不在了,但是有才能而被埋没掉的人才,却是常有的。“空岩外,老了栋梁材。”这多么令人悲愤。曲中,一个“空”字,一个“老了”,充分表现了诗人悲愤之情。’

第三首写自己有宏志而不得施展的悲愤,情绪比前一首更强烈。开头三句“夜来西风里,九天雕鹗飞,困煞中原一布衣”,描写出诗人英姿勃勃的形象,抒发了才华不得施展的悲愤。夜是深沉的,西风是凛冽的,但是在高空之上,无畏的大鹏在展翅奋飞,而在此环境下,诗人的才华却不能施展,这鲜明的对比,更加衬托出被困煞的“布衣”的悲愤。这三句,直抒胸臆,有形象,有抒情,“夜来西风”是环境描写,“雕鹗飞”,是形象描写,是施展宏志的诗人形象,“困煞中原一布衣”是抒发悲愤之情。“雕鹗”,大鹏鸟。“布衣”,没做官的文人。后四句“悲,故人知未知?登楼意,恨无上天梯”,进一步抒发诗人内心的“悲”和“恨”。诗人所悲的,是怀有鹏程万里的大志,但却不被人理解;诗人所恨的,是想施展自己的才能却没有条件(“上天梯”):“登楼意”,指施展才能的抱负。

这三首抒情小令,内容上有密切联系,感情一步一步加强,表现了作者受压抑不能施展宏图大志的无限感慨,有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和批判。有抗争之意。

 

《【南吕】金字经·絮飞飘白雪》作者: 马致远

马致远
马致远(1250?-1323?),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早年在大都生活二十余年,郁郁不得志。元灭南宋后南下,曾出任江浙省务官,与卢挚、张可久有唱和。晚年隐居田园,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中友」的「幽栖」生活。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有「曲状元」之称,极负盛名。作品以反映退隐山林的田园题材为多,风格兼有豪放、清逸的特点。散曲有瞿钧编注《乐篱乐府全集》,共收套数二十二套,小令一百一十七首。
48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