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宋代  ·  姜夔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在,苍厓绿嶂,苦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苍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创作背景

1205年65岁的辛弃疾转任镇江知府,积极准备北伐。他写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姜夔深受感动并依辛词的韵脚填写此词,表示对辛弃疾政治主张的支持和赞赏。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翻译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在,苍厓绿嶂,苦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扬州城外云雾弥漫,很石四周已遍布苔藓,当年的英雄人物现在又去了哪里?只有秋烟中的征骑、寒潮中的船只,仍然年复一年地空自来去。他的心,已热爱上了青崖绿嶂的田园生活,却苦于被委派到京口这个北疆的门户,虽有樽中酒可供饮用,却仍需举起满绣着熊虎的大旗。
前身诸葛,来苍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你是昔日的诸葛在世,到此一苍,军事上寥寥数语便可得“三顾茅庐”般的赏识。而今扬州城外昏暗不明,江边隐约看不清,(稼轩你却能)辨认得清征西之路。中原地区民多财足,汴京的老人们,日夜南望盼望着你的北伐。稼轩啊,在这北伐的前夕,你在想什么?你是否想问那当年自己亲手种下的依依垂柳:而今,你可安好?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注释

1
迷楼:楼名,隋炀帝建于扬州。与北固亭隔江相望。
2
很石:石名,在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形如伏羊。相传孙权刘备曾经于石头上论事。
3
人:指隋炀帝、孙权、刘备等人。
4
骑:一人一马。
5
篙:撑船的竹竿。
6
汐:晚潮。
7
使君:汉代对州郡的刺史的称呼,这里指辛弃疾。
8
苍厓绿嶂:苍翠碧绿的山峦。同“崖”。
9
北门:指南宋北疆门户京口。
10
尊:酒器。
11
差:略微。
12
前身诸葛:以诸葛亮比辛弃疾。
13
酬:酬答,报谢。
14
三顾:指刘备的三顾茅庐。
15
冥冥:昏暗不明的样子。
16
皋:水边高地。
17
隐隐:隐约不清晰。
18
征西:桓温西征蜀地,得胜回到金陵后,进位为征西大将军。
19
中原:这里指沦陷的北方地区。
20
生聚:繁衍人口,积聚物力。
21
神京:指北宋都城汴京。
22
耆老:老人。耆,六十岁曰耆。
23
长淮:淮河,是南宋时宋金对峙的前线。
24
金鼓:军中用器。即金钲,用以收兵,鼓用以进攻。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赏析

姜夔的《永遇乐》系为次和稼轩此篇原韵而作。辛词借登览怀古,寄寓个人献身复国的雄心,姜词呼应原韵,以古人古事激励抗金老将的御敌壮志,颂扬其爱国风节。

词的上片,由楼前风景起兴,引出抗金英雄辛弃疾独当一面、统率千军万马的高大形象。起三句,言江山没有什么变化,而往古英雄已经作古。言外之意是,当前国家急需英雄以御外侮、以图中兴。这个意思与辛词开头略同,但写法与意境各异其趣。辛词起三句出语豪壮,不重写景,直呼古人,以见本怀。姜词这里却用对仗十分工整的对偶句写出此间的情境。“云鬲迷楼”,写望不见江北云雾遮隔的扬州:“苔封很石”,点明北望所在之地的北固山。很石为刘备孙权共商抗曹大计之处。点出英雄遗迹,自有它的深刻涵意。白石十分注意不蹈辛弃疾的词的老路。在情景交融的含蓄境界中别饶雄浑隽永的韵味。接下来三句:“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承上而来,写古代英雄往矣,只有秋烟中的征骑、寒潮中的船只,仍然年复一年空自来去。这里的意思与辛词同位句“舞榭”三句也略同,都是寓江山寂寞、时势消沉之慨,但在具体写法和风格特征上却不遗余力。辛词此处正面吊古,写已经消失的事物,笔力雄大,感慨从语气中直接流露,显得悲壮而沉郁;姜词此处却出以侧笔,写楼前景致,借千古长有之物反衬已逝的人事,暗寓感慨于言外,显得凄婉而空灵。姜词之学稼轩而善于变化,于此可见一斑。通过这一番不胜今昔之感的慨叹,呼唤当世英雄的主题就可水到渠成地展现了。

下片紧承上文,先颂扬稼轩的才略高强。“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这里以诸葛亮来比拟稼轩,三国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出山,孔明鞠躬尽瘁辅佐刘备成就蜀汉大业。如今稼轩犹如诸葛再世,来临京口,定能以雄才大略完成敌御强敌恢复中原的重任。“数语便酬”突出了稼轩的胸有成竹、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接写京口战略地位的重要:“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西征路。”这里白石略加描绘,说北固楼外广宇旷远幽深,大江岸堵隐约可见,历史上大军收复中原的路线呈现眼前,言外之意是稼轩于此了然心目。再写中原人民跷盼恢复:“中原生聚,神京蓍老,南望长淮金鼓。”这三句说明收复中原、统一南北是人心所向。末后化用桓温北征看到他早年手种杨柳而感慨无限的故事:“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既写出稼轩对中原故乡的牵系关怀和急于挥师北进的愿望,也表达了白石对稼轩马到成功的殷殷期盼。

这首词,作者刻意效法辛词,但又能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是一篇不失自己特色的佳作。全词情感激昂,笔力雄健,气宇恢宏,体现出作者支持抗金、激励北伐的爱国热情。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作者: 姜夔

姜夔
姜夔(1155─1221?)字尧章,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先世出九真姜氏(九真唐时属岭南道爱州,在今越南境)。姜夔早岁孤贫。二十岁后,北游淮楚,南历潇湘。淳熙十三年(1186),结识萧德藻于长沙。泛湘江,登衡山,作《一萼红》、《霓裳中序第一》、《湘月》诸词。次年,姜夔随萧德藻同归湖州,卜居苕溪之上,与弁山之白石洞天为邻,后永嘉潘柽就为他取字曰白石道人。杨万里称他「于文无所不工,甚似陆天随(龟蒙…
149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