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秋雨

近代  ·  董必武

镇日风和雨,庐山秋意多。

溪流喧激石,枯叶撼危柯。

密雾添凉湿,沉阴欲醉歌。

小窗开不得,展卷莫如何。

《庐山秋雨》赏析

这是一幅庐山秋雨图。

首联紧扣题意,以镇的风雨来突出庐山浓重的秋意,也是对全诗的总括。

颔联“溪流喧激石,林叶撼危柯”。前句写山溪水满,喧嚣奔突,冲激着溪中巨石,实是承上写镇日的大雨;后句写枝叶摩戛激荡,摇撼着高高的乔木,实是承上写镇El的大风。这一联的形象描写使我们如置身于风吼水啸的无边秋意之中。

颈联是从感觉上写浓重的秋意,风大雨大,风吹雨激,庐山笼罩在密密的大雾中,由于大雾过密,不仅给人以凉嗖嗖的感觉,还有湿冷的感觉,极不舒服。也由于密雾浓云,更增添了阴郁之感,这也让人极不舒服,但又无法排解,竟使人想借助杜康,以醉歌来消解。

尾联“小窗开不得,展卷莫如何”,由于风大雨大雾大,连窗门都不能开,只得闷在房间里,想借读书来排解吧,但又心情烦扰,难以静下心来,不知如何是好。这真是一幅风雨如晦动鬼神的秋雨图。毋庸讳言,诗人并不是在赞赏庐山秋景,而是在特定心境下借庐山风雨抒写自己的襟怀。我们不敢悬揣诗人特定的心境,但大概与当时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有关。当时年轻的共和国处在极度困难之中,作为国家副主席的董老不能没有沉郁忧患的意识。

这首诗造境深微,留下了令读者回味思索的余地。

 

《庐山秋雨》作者: 董必武

董必武(1886~1975)中国革命家,法学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领导人之一。名贤琮,号璧伍,又名用威。1886年3月5日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县城的乡塾教师家庭,1975年4月2日卒于北京。青年时代留学日本。1911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1914和1917年两次东渡日本攻读法律,从事律师工作。1920年与陈潭秋等在武汉组建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
5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