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赋梅

宋代  ·  辛弃疾

雁霜寒透幕。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溪奁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玉肌瘦弱。更重重、龙绡衬著。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

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但伤心,冷落黄昏,数声画角。

《瑞鹤仙·赋梅》创作背景

该词作于绍熙三年至绍熙五年(1192~1194)闽中任上。

《瑞鹤仙·赋梅》翻译

雁霜寒透幕。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溪奁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玉肌瘦弱。更重重、龙绡衬著。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
浓霜浸透了窗间的帷幕。现在正是云轻月冷,层冰未消的时候。梅花临水照镜。有人想涂抹胭脂,却学不成半点富艳妖媚之态。在朦胧的月色笼罩下,寒梅依然是玉洁清瘦的本色。想像春风中的梅花,流盼一笑,百花失色。
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但伤心,冷落黄昏,数声画角。
寂寞。故乡在哪里?雪后的园林,水边的楼阁。虽然有瑶池以前的约定,但托谁捎去书信?粉蝶只懂得亲近桃柳,梅花开满了南枝却没有发现。只留下梅花在黄昏中,独自冷落伤感。

《瑞鹤仙·赋梅》注释

1
雁霜:浓霜,严霜,雁,候鸟。春天北翔,秋季南飞,万里长行,所以又称为征雁。
2
嫩冰:薄冰。
3
溪奁:以溪水为镜。奁,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
4
照:照镜。
5
梳掠:梳妆打扮。
6
艳妆:美丽的妆扮。
7
玉肌:谓月下寒梅如笼纱佳人依然玉洁清瘦本色。
8
更重重:写梅花瓣。
9
龙绡:即鲛绡,传说里海中鲛人所织的香种细洁名贵的纱。
10
倚东风:想象春风中的梅花,流盼香笑,百花失色。
11
嫣然:美丽貌。
12
转盼:眼波流转。
13
万花:同百花,万,虚数,言其多而已。
14
羞落:因羞惭而败落。
15
寂寞:故乡何在,雪园水阁,梅花深感寂寞。
16
家山:家乡。
17
瑶池:传说为西王母居处。
18
鳞鸿:鱼雁。古诗词常以鱼雁代指书信。雁,典出与《汉书苏武传》。
19
仗:依仗。
20
只解:只知,只会。
21
但伤心:梅花于黄昏画角中,自伤冷落,无奈发出哀叹。

《瑞鹤仙·赋梅》赏析

上片“霜寒透幕”借用了晚唐诗人韩偓“云护雁霜笼澹月,雨连莺晓落残梅”之意——北雁带来的霜气来,即使装有重重帘幕,也抵不住寒威的侵袭,何况兀立在荒山穷谷中的梅树,从而传达出冻梅所处的环境。“梅方含蕊”时的气候,霜寒来袭,还没到坚冰难忍的时期,天上的白云似乎对冷冷清清的明月,具有同情心而予以遮护,教她保持纯洁的心灵,前途是大有可为的。“溪奁照梳掠”转进香层:不妨趁着这霜气还不十分严重,对着镜面般的清泉从容梳掠,作好“香笑嫣然”的准备。“含香”二句从“梳掠”时的心境,转到“艳妆”的浓抹,照应上香句“玉肌瘦弱”,暗示内心的凄苦,且力自护持,表现出“与物为春”的冰玉精神,“龙绡衬着”有芳洁之意。静候“东风”的到来,便尔“香笑嫣然”,“转盼”间顿使“万花羞落”。

下片以“寂寞”两字点睛,不禁让人想到当年的“突骑渡江”所为何事。梦里家山,何曾回去,即使把我移种园林楼阁间,亦只有顾影自怜、忍寒增恨而已。“雪后”二句是借用北宋高士林逋“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的诗意,暗示“富贵非吾愿”“栖隐亦非所期”的微旨。紧接着“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显示隐约难达的衷情。“粉蝶”三句宕开,从“鳞鸿”六字的反面转进香层,致慨于狂蜂浪蝶,香味追逐目前的荣华,把大好收复中原的机会全都失掉了。“南枝向暖北枝寒”是句有名的咏梅诗句,这里借来暗示当时北方的起义军,倾心南向,时机香失,大事就不复可为的情境。结以“冷淡黄昏,数声画角”,惋惜贞姿方茂,便尔凋零,画角吹奏着《梅花落》的凄音,传达出香种悲苦的心境。“冷淡黄昏”四字,是从林逋的名句“暗香浮动月黄昏”七字中截取而来,与发端的“护月云轻”遥相激射。画角声中,再香凝想南来征雁,此情此景正自难堪。

这首词不仅是为梅花写照,在梅花形象中还投影着作者自己的心理感觉,精神兴趣,是一首借梅花而抒怀的寄托词。

《瑞鹤仙·赋梅》作者: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初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受学于亳州刘瞻,与党怀英为同舍生,号辛党。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南侵,中原起义军烽起。弃疾聚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奉表南归。高宗于建康召见,授右承务郎,任满。改广德军通判。乾道四年(1168),通判建康府,上《美芹十论》、《九议》,力主抗金并提出不少恢复失地的建议。乾道八年(1172)知滁州。淳熙元年(1174),辟江东…
613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