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清代  ·  纳兰性德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创作背景

该词具体创作年份未知,应是词人题咏盛懋《西山秋爽图》而作。词人出身官宦之家,繁华生活早已让其厌倦,画中老僧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让其羡慕,固借此题画表达出来。这首词是其题画作品之一。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翻译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空山梵呗,水月洞天,这世外幽静的山林,不惹一丝世俗的尘埃。还记得那夕阳西下时,疏林上一抹微云的情景。在悬崖绝顶之上的茅草屋中,一位老和尚正在沉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行走在云山之中,垂钓于溪头之上,弹琴于涧水边,真是快活无比。隐居山中,四处云游,一生又能穿破几双鞋子,而我赏画神游、的心情又有谁能理解?往日误入仕途,贪图富贵,如今悔恨,想要归隐山林,但是这一愿望要到何日才能实现呢?只希冀从这画中找寻。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注释

1
梵呗:指寺庙中诵经之声。
2
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谓还记得那夕阳西下时,疏林上一抹微云的情景。界疏林,连接着稀疏的树林。
3
锡:即锡飞,僧人行走。
4
几两屐:几双鞋子(指木屐,木底有齿的鞋子,古人游山多用之)。卧游,观赏山水画以代游览。准拟,打算、希望。槐安,即槐安梦、南柯梦故事。事见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5
投簪:丢下固冠用的簪子,比喻弃官。
6
布袜青鞋:本指平民百姓之装束,此处借指弃官隐居。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赏析

题画之作有类咏物,既要有物又要有人,人物交融,不即不离,方为佳构。此篇即是有如此特色的一首。

上阙先是写出画面的内容:僧人唱经声停,空山一片寂静,水光与月影亦模糊不清。继而词人由画面勾起回忆。想起自己曾经到过类似的地方。很迷恋那里的悠然气氛。

下阕生发想象,想象在画中的场景里生活:或是持着锡杖走在云雾笼罩的山间,或是在溪水旁垂钓,或是在山涧边抚琴。这是何等的逍遥。继而抒发感慨:人一生才能穿得了几双木屐呢,有谁能理解南朝宗少文在山水画中卧游的雅趣呢?我希望自己可以乘风归去,过上画里的悠然生活。只可惜我已错踏入名利网中,不知何时才可辞官归隐。避世隐居的誓约,只有在这画图中寻找了。

作者对这种生活产生了无限向往,看着这幅画作,禁不住神游开去,觉得官宦日子真是受罪。同对也表达了愿望难以达成的矛盾与无奈的心情。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作者: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满洲正黄旗,清初著名词人。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妻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诰赠一品夫人,婚后三年,妻子亡故,吴江叶元礼亲为之撰墓志铭,继娶官氏,赐淑人。妾颜氏,后纳江南沈宛,著…
206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