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二首

明代  ·  王守仁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弟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

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元夕二首》创作背景

每逢佳节倍思亲,元宵之夜,诗人自然是要怀念亲人的,而在这种时节,远离亲人的游子更会感到寂寥,思乡也是十分自然的了。作者把这种感受如实写来,更加显得真挚、深沉。此诗当是作于正德年间,其时,阳明贬谪于贵州。

《元夕二首》翻译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故园的今天正是元宵节,我却在荒村独坐寂寞冷清。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好在有剩下的经书可以作伴,也高兴没有车马经过相邀出游。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春天到来时草阁的梅花率先开放,月亮照着空旷的庭院积雪尚未消溶。
堂上花灯诸弟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此时余姚家里的厅堂上灯火通明兄第们都来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独自一人在遥远的地方。
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去年的今天还住在京城,元宵节的铜鼓声隐约如滚地的雷响。
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
月儿依傍着苑楼灯影暗淡,风中传来阁道上来回的马蹄声。
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
在万里炎荒之地频频回首往事,夜深时听见百姓的笛声使人徒自悲哀。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还记得先朝许多快乐的事情,孝宗皇帝曾经为两宫开禁。

《元夕二首》注释

1
虚庭:空空的庭院。
2
花灯:即灯花。
3
诸弟:指在余姚家乡的兄弟。
4
重闱:父母居室。
5
卧燕台:住在京城。燕台,指燕京。
6
隐地雷:隐隐的雷声。
7
阁道:古宫苑中架木通车的复道。
8
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此处借指龙场苗族百姓吹奏的乐器。
9
孝皇:指明朝的孝宗皇帝。

《元夕二首》赏析

(其一)诗句“故园今夕是元宵”"堂上花灯诸弟集,重闱应念一身遥”。元宵佳节,王阳明独坐龙场荒村,以经书为伴,无车马相邀、梅花已开放,积雪未消融。此时故园里兄弟相聚一堂,父母也必定在思念身处远方的我,从而流露出浓郁的伤感、思乡之情。

(其二)王阳明回忆自己抗疏下锦衣卫牢狱、又遭贬谪的情景,对自己的不幸遭遇所经历的危难已淡淡排遗。借赞美前朝皇帝广开言路的功德。表达对当朝统治者的否定和愤慨之情。

《元夕二首》作者: 王守仁

王守仁
王守仁(1472~1529),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二十八岁参加礼部会试,名列前茅,中了进士,授兵部主事。1506年(明武宗正德元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1517年(正德十二年),江西、广东等地爆发民乱,王守仁被朝廷重新启用,并平定了宁王等叛乱,立下赫赫战功。王守仁不但武功非凡,他也是著名的儒学大师,著有《…
19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