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河畔草

汉代  ·  佚名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青青河畔草》创作背景

此诗是代思妇设想的闺怨之作,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有多种说法。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木斋提出《古诗十九首》及建安诗歌的重要组成大部分诗作是曹植之作。

《青青河畔草》翻译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河边草地青青,园中柳树郁郁葱葱。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站在绣楼上的那位女子体态盈盈,她靠着窗户容光照人好像皎皎的明月。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上着艳丽妆容,姿容美好,纤纤手指扶着窗儿眺望着远方。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她曾经是常年卖唱的歌女,现在已经成了游子的妻子。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不想游子远行在外总是不回来,丢下她一个独守空房实在难以忍受寂寞。

《青青河畔草》注释

1
河畔:河边,岸边。
2
郁郁:茂盛的样子。
3
盈盈:形容举止、仪态美好。
4
皎皎:皎洁,洁白。
5
牖:古建筑中室与堂之间的窗子。
6
娥娥:形容女子姿容美好。古代指从事音乐歌舞的乐人。《说文》“倡,乐也,就是指歌舞妓”。
7
荡子:即“游子”,辞家远出、羁旅忘返的男子。

《青青河畔草》赏析

这是《古诗十九首中》里唯篇用第三人称写得思妇诗,叙述和描绘了春日里一个青春貌美的少妇因景思春,独守空房的孤寂难耐。

一二句“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以春草喻离愁是中国古典诗歌传统,早在《楚辞·招隐士》中便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因柳而联想到别离,是有着这样一个特定意义的。年青貌美的女子,于春的季节,在那“依依”的杨柳下,含着泪眼,将夫君送别。草青了,意味这着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水流比冬天大,长在河边的草也不可能是一株两株,而是很多,很多很多青青的草在水面变得宽阔的水边,这是一幅春天的远景。春来了,柳树也绿了,柳树是长在园子里的,是近景。

三四句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盈盈”写其体态之轻盈曼妙,“皎皎”写其整个人儿在窗前的月亮下身体与月光融在一起,容光熠熠。古代女子很少能出门的,春日踏青可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少妇想出去,但是夫君不在家,自己独出门,怕别人说闲话,还怕遇见人被调戏,但终耐不住偷偷跑上楼来。以明月寄以思乡怀人的情思。“当窗牖”使寂寞之感在诗中回荡,元曲“困坐南窗下, 数对清风想念他”便是这一番情景。

五六句“娥娥红粉装,纤纤出素手。”“娥娥”写从整体上看上去少妇浓妆时的鲜艳欲滴,“纤纤”则从小处但极有美的韵味的地方写出来。丈夫在远方,那她为什么还要红粉装呢?也许是想当丈夫回来时要以最美的面容去迎接他,但是女主人公对于自己青春的骄傲和自信。

七八句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汉代歌舞杂技等表演娱乐人员都称倡,倡优,视为贱民。乐伎,倡女献艺不献身,不同于后世的妓女。荡子,离家不归,四处游荡的游子。此句看上去好像写低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却很好的为女主人公的内心的思想感情作铺垫。女主人公内心悲苦,第一层,过去曾经处在风尘之地,第二层,好不容易离开那个身不由己的地方,嫁给了如意郎君,现在却不知他身在何方?

最后两句“荡子行不归,空床独难守。”然无视为淫词者,以其真也。然较之后者,似意犹未尽。若读者知其所本,则可尽知主人之心意耳。曾经是倡家女的少妇,懂音乐,敏感,所以上楼看见青青草色,郁郁柳枝,她不由不想起当年折柳送夫君的情景,和自己青春的暗暗逝去。

整个诗文中,作者用对比和烘托的方法使诗的字里行间充满张力。流水,春草,一幅悠远和谐的景象,柳树“郁郁”点出了它的形态和情态,它却是被关在园子中的,和少妇一起。少妇从风花雪月灯红酒绿的地方出来,更能感受到孤寂和落寞。作者一方面极力渲染草,柳的蓬勃生机,一方面又暗暗渗入园中柳的郁郁之色,少妇的独登高楼,两种既矛盾又相互烘托的方面写出来,使诗文更有韵味和张力。

《青青河畔草》作者: 佚名

古诗文网收录了先秦到现代的数十万诗词,很多诗词因为作者不明,作者本站统一归为佚名。
1713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