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宋代  ·  张孝祥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创作背景

此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7年(宋孝宗乾道三年)三月中旬,舟过金山时所作。当时张孝祥舟过金山,登临山寺,夜观月色,江水平静,月色皎洁,如同白昼,此情此景,触发起他心中的遐想和情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翻译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山河是如此的雄伟壮丽,露珠点点,微风轻拂,顿感微微寒意。托人传话给月亮,能否借我镜子让我看清这月下美景。那深谷中的鱼龙凄戚长鸣久久不绝,倒映在水面上的星辰也随着微波摇动,海面上水雾弥漫黑夜漫长。远远望去,月光下那紫金山上的建筑犹如银阙晶宫。
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以飞霞为玉佩,头戴高冠,遗世独立俯视这人间大地。月光如冰雪般洁白,照耀的大地明亮透澈,那万里之外的景物都能看的清清楚楚。回首遥望那海上三神山,仿佛群仙都在对我笑,邀我与他们同游。乘着那鸾鸟驾驶由凤羽为车盖的马车,挥挥手扬长而去。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注释

1
江山:借指国家的疆土、政权。
2
自雄:自豪;自以为了不起。
3
风露:风和露。
4
高寒:指月光;月亮。
5
寄声:托人传话。
6
月姊:原指传说中的月中仙子、月宫、嫦娥,借指月亮。
7
玉鉴:镜的美称。
8
中看:好看;顺眼。
9
幽壑:深谷;深渊。
10
鱼龙:鱼和龙。泛指鳞介水族。
11
悲啸:凄戚长鸣。
12
倒影:物体倒映于水中。
13
星辰:指列星。
14
摇动:摇摆,晃动。
15
海气:海面上或江面上的雾气。
16
夜漫漫:黑夜漫长。
17
白银:即银。金属的一种。古代也用作通货。
18
紫金山:山名。一称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市区东。金山,指金山寺,是江苏镇江的一座古刹。
19
独立:孤立无所依傍。
20
霞佩:亦作“霞佩”。 仙女的饰物。借指仙女。
21
切云冠:高冠名。
22
眇视:仔细观看。
23
毫端: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
24
回首:回头;回头看。
25
三山: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26
何处:哪里,什么地方。
27
闻道:听说。
28
挥手:挥动手臂。表示告别。
29
从此:从此时或此地起。
30
翳凤:本谓以凤羽为车盖,后用为乘凤之意。
31
骖鸾:谓仙人驾驭鸾鸟云游。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赏析

镇江金山寺是闻名的古刹,唐宋以来吟咏者甚多。北宋梅尧臣的《金山寺》诗:“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绝妙地勾划出宋时金山矗立长江中的雄姿。苏轼在《游金山寺》诗中更以矫健的笔力,描绘江心空旷幽优的晚景。而张孝祥这首词则注入更多超尘的艺术幻觉。

词的上片描写秋夜壮丽的长江,星空倒映,随波摇动,呈现出一种奇幻的自然景象。起二句直写秋夜江中金山的雄丽,落笔不同凡响。“寄声”二句,更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客观物体以浓烈的主观感情色彩。“玉鉴”,即玉镜。“幽壑”三句承上抒写月光映照下所见江面的奇特景色,天上的星星、月亮,倒影水中,随波浮现出形态各异的图象,透过弥漫江面的无边无际的夜雾,仿佛听到潜藏在深水中鱼龙呼啸哀号的声音。“涌起”二句是从上文“倒影星辰”而来。“白银阙”,指月宫。“紫金山”,此指镇江金山。这种高驻金山的奇景,给人一种似乎写真又是虚幻的艺术感受。

下片着重抒写作者沉浸美景而飘然出尘的思绪。“佩”,是佩带的玉饰。“切云”是一种高冠名。如果说前三句是外在的描述,那么“漱冰”二句则揭示内心的感受。词人浸沉在如同冰雪那样洁白的月光里,他的目力仿佛能透视万里之外的细微景物。“回首”以下五句,宕开笔力,飘然欲仙。“三山”,我国古代传说海上有三座神山,即方丈、蓬莱、瀛洲。前人将三山融入诗词境界中的并不少见,然而像这首词中所具有的幻觉意识并不多。词人超越常态的构想,充满浪漫色彩。似乎神仙在向他微笑,要他与之同往。结末二句展现乘坐凤羽做的华盖,用鸾鸟来驾车的情景,更富有游仙的意趣。

这首词中所抒写的潇散出尘、飘然欲仙的情思,不仅显示出作者开阔的心胸和奇特的英气,而且生动地反映了他的词作个性和风貌。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作者: 张孝祥

张孝祥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140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