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

唐代  ·  李翱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创作背景

李翱早就景仰药山禅师的嘉声,以太守之尊屡请不至,于是就屈驾亲自拜山。哪知到了药山,唯俨禅师执经在手诵读,根本就不理他。李翱的侍者就告诉惟俨禅师说,太守大人来看他了,但惟俨禅师还是不顾。李翱性急,说:“真是见面不如闻名啊。”拂袖而出。这时惟俨禅师回过头来说:“太守何得贵耳贱目?”意谓:相信耳朵的虚闻还是相信眼睛的实见呢?这句极有分量,李翱心中一震,立即谢过,并请教大道。当他问“如何是道”时,惟俨禅师一言不发,却用手上下一指问:“会么?”李翱茫然不懂,惟俨禅师才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悟性毕竟不凡,当下“欣然”,于是就题此诗赠惟俨禅师。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翻译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药山的高僧身形像飞鹤一般,经常在大片松林下研读经书。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
我去拜访,高僧没有多说什么,只说了一句“云在青天之上,水在瓶中”。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高僧选了一处幽静的地方居住,非常惬意,这里幽静的常年见不到人影。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有时高僧会登上孤峰山顶,在皎洁的月光下伴着云彩长啸一声。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注释

1
函:指的是木头盒子,匣子。
2
经:经书。
3
无馀:没有剩下。
4
青霄:一本作“青天”。
5
幽居:幽静的地方居住。
6
终年:常年。
7
直上:登上。
8
月:月光。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赏析

这是两首七言绝句,赞赏高僧惟俨的修炼方式。诗句极为含蓄,须深入体会才能明白其旨意。

第一首开头即以“像鹤形”比喻高僧惟俨的体形,这是其修炼的结果,预示长寿。至于他是如何修炼的,未有明说,只言“千株松下两函经”,意谓惟俨就是根据“两函经”进行修炼的。“我来问道无余说”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说法,仅指出“云在青霄水在瓶”,意即顺应自然,自然而然,并不改变自然的本性。这就是惟俨修炼的奥秘所在。

第二首则具体描写惟俨自然而然的修炼方式,他选择一个幽静的居所,与自然万物相互融洽和谐。“终年无送亦无迎”不与世人往来,没有世俗事务的干扰。其宝泄内在情感的对象也是自然,“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表明他与自然已经息息相通,以致其体形也与自然物“鹤形”一样。惟俨高僧的这种修炼方式无疑有利于长寿,但今人只能领会其精神,不必处处仿效其具体做法。

全诗记述了诗人向一代高僧问禅访道的逸事。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作者: 李翱

李翱(772~841),字习之,唐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人,一说为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李翱是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4)进士,曾历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考功员外郎、礼部郎中、中书舍人、桂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等职。曾任山南东道节度使职。追随韩愈,曾阐释韩愈关于“道”的观念,强调文以明道。他还主张反佛、“复性”,发挥《中庸》“天命之谓性”的思想,主张性善情恶说,认为成为圣…
8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