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红满枝

南唐  ·  冯延巳

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闲庭花影移。

忆归期,数归期,梦见虽多相见稀。相逢知几时?

《长相思·红满枝》翻译

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闲庭花影移。
春天来了,树枝上又出现了绿叶红花,昨晚春雨下,今晨睡起迟。
黄昏,花的影子转换了方向。
忆归期,数归期,梦见虽多相见稀。相逢知几时?
不断地数算他的归期虽然经常梦里相见,但现实当中却聚少离多,什么时候才能再相逢?

《长相思·红满枝》注释

1
宿雨:昨夜的雨。
2
厌厌:同“恹恹”,醉病的样子。
3
花影移:指日光移动。
4
知几时:不知什么时候。

《长相思·红满枝》赏析

这首伤春怀远闺情词,生动刻画出了一位外表柔弱而感情世界十分热烈的女子形象。

上片点明时令正当芳春:“红满枝,绿满枝”,正是最富有春天气息的两种色彩,显露出一派生机。然而,作者在用重彩勾勒了这样一幅赏心悦目的图画之后,却没有顺理成章地接着描写如何赏春,而是出人意料地一转,把焦点由户外移入室内,由写景转为写人:“宿雨厌厌睡起迟。”这一句笔调很平淡,看去若不经意,只是叙事,说因夜来有雨(宿雨)而致精神不振(厌厌),故而迟起,细心的读者却不难从中揣摩出一点消息。人物的心情因何丝毫没有受到室外大好春光的感染,而是显得无精打采,郁郁寡欢?接下去,本应交代“厌厌”“睡起迟”的原因了,作者却又不急于说破,而是再次将笔锋一转由室内移向庭院,由写人而及景。“闲庭花影移”一句,描写了庭院幽寂、时光渐移的自然景象,却与开头的写景不同,它不止于写景,而是景中有人。作者正是通过人物在悄无声息的“闲庭”注目“花影移”的外在活动,表现她寂寞孤独、百无聊赖的内心情绪。同时,与开头“红满枝,绿满枝”的热闹红火形成鲜明的对照,传达出人物凄凉的况味,是对上句人物描写的深化形象地揭示了她愁绪难遗的内心世界。这样,几经转折,上片虽无一字言愁说恨,但一位在大好春光中愁苦寂寞的女子形象便鲜明地浮现在读者眼前了。

下片明白点出女子愁闷的原因,在于对久别不归的远人的思念。“忆归期,数归期”两句话包含了女子对远人的多少相思和柔情蜜意。“忆归期”之“忆”是回想他临行时曾说定的归来的日子;“数归期”的“数”是屈指计算离他的“归期”还有多少天。时间愈靠近他所说的归期,这“忆”和“数”的冲动就愈频繁。此词却是归期有定而未至,所以“数”之,同一深情痴态。“梦见虽多相见稀”之句,写作上虽列在“忆归期,数归期”之后,生活中却是同步穿插的。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归期频数,所梦遂多,一“多”字,可见长年间念兹在兹,日间思之不足,继之以夜梦。梦见的当然是他这个人了。梦见之日多,相比之下,相见之日就为少。“会少离多”,人情所不堪,何况于爱侣,于是盼归之意益切。可是所约的归期”,到底准不准呢?在梦醒后频频失望的情况下,女子的信心也不足了,于是有“相逢知几时”之叹。词至此结束,留有余不尽之意让读者自去体味。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手法细腻,含蓄婉曲;下片明白晓畅,直抒胸臆。两片语言风格不尽相同,却和谐地构成一个整体。这不仅是因为两者都以叠字句起,遥相呼应,也不仅是因为两者都层层转折,不一泄无余,更主要的是上下两片以相反相成的手法,分别展示了人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世界,读之使人久久不忘。

《长相思·红满枝》作者: 冯延巳

冯延巳
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南唐开国时,因为多才艺,先主李昪任命他为秘书郎,让他与太子李璟交游。后来李璟为元帅,冯延巳在元帅府掌书记。李璟登基的第二年,即保大二年(944年…
84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