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纪事

宋代  ·  刘子翚

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 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

《汴京纪事》创作背景

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占了北宋都城汴京,掳走了徽、钦二帝。诗人满怀悲怆的心情,挥笔记下了汴京失守前后的一段史事,成《汴京纪事》诗二十首,这是最后一首。

《汴京纪事》翻译

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
帝京当年是多么地繁华热闹,回想起来,使人无限地伤感;李师师也老了,漂泊流落在湖湘的民间。
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
旧时的舞衣与檀板都黯然失色,饱受了风蚀尘染;有谁相信,她当年轻歌一曲,能使君王倾倒迷乱?

《汴京纪事》注释

1
辇:皇帝的车驾。古以“辇下”指京城。
2
毂:车轮中心,有洞可以插轴的部分,同“辇”借指汴京。
3
师师:李师师,汴京人。传幼年为尼,后为妓,色艺动京师。
4
湖湘:洞庭湖、湘江一带。
5
缕衣:金缕衣,用金线盘绣的舞衣。
6
檀板:唱歌时用来打拍子的檀木拍板。

《汴京纪事》赏析

《汴京纪事》其实共有二十首,这是最后一首。整首组诗诗人通过描写痛感山川破碎,国家受辱的情况,表达自己的忧伤与愤慨。刘子翚的《汴京纪事》组诗,大多数通过今昔对比,列举熟知的事与物来抒发兴亡之感。这首则是通过写我们熟知的名妓李师师遭遇的对比,抒发自己的情感。

一、二句通过写李师师的遭遇表现汴京昔日的繁华已烟消云散。诗从李师师当前的状况写起,说艳名压倒平康的李师师,在乱后流落湖湘,久经磨难后,颜色憔悴,歌喉也不复当年。

三、四句诗感叹:李师师往时歌舞时所穿的金缕衣、所用的檀板现在仍在用,但都已经陈旧了,谁能相信她当年曾以美貌与伎艺使君王倾倒呢?

全诗写的虽然是人,主题却是从人的经历上反映整个国家遭受的不幸,以李师师为典型反映社会的动乱。全诗将今昔盛衰之感,隐藏在字里行间,使人黯然欲泪,令人读之心痛。

《汴京纪事》作者: 刘子翚

刘子翚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3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