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不死君难

先秦  ·  左丘明

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庄公通焉。崔子弑之。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暱,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晏子不死君难》创作背景

此文出自《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作品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多称《左传》。它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历代儒客学子重要研习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记史文学作品,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左传》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之一,2021年已经推出。

《晏子不死君难》翻译

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庄公通焉。崔子弑之。
崔武看见棠家遗孀就喜欢上她,便娶了她。(齐国国王)庄公与她私通。崔武杀了他。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暱,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晏子站在崔家的门外。晏子左右的家臣说:“(你打算)死吗?”(晏子)说:“(国王)只是我一人的君主吗,我干嘛死啊?”说:“走(离开齐国)吗?”(晏子)说:“我有什么罪吗,我为什么要逃亡?”说:“回家吗?”(晏子)说:“君主死了回哪呢?君主是民众的君主,难道是凌驾于民众之上的君主?君主的职责要主掌国家。君主的臣子,岂是为了俸禄?臣子的职责要保护国家。因此君主为国家社稷死就该随他死,为国家社稷逃亡就该随他逃亡。如果是为他自己死为他自己逃亡,不是他的私密昵友,谁去担这份责啊?况且他人立了君主却要将他杀死,我怎么能随他去死,随他去逃亡呢?我将回什么地方啊?”(崔大夫家的)门打开(晏子)进入,(晏子)将(国王的)尸体放在腿上哭,(哭完后)站起来,一再顿足离去。别人(还)说崔先生你一定要杀他(晏子)的。崔先生说:“(他)是民众指望啊,放了他得民心。”

《晏子不死君难》注释

1
崔武子:齐卿,即崔杼。
2
棠姜:棠公的妻子。棠公是齐国棠邑大夫。
3
取:同“娶”。棠公死,崔杼去吊丧,见棠姜美,就娶了她。
4
庄公:齐庄公。
5
通:私通。
6
弑:臣杀君、子杀父为弑。
7
晏子:即晏婴,字平仲,齐国大夫。
8
其人:晏子左右的家臣。
9
君民者:做君主的人。
10
实:指俸禄。亲近。
11
庸何:即“何”,哪里。
12
兴:起立。
13
三踊:跳跃了三下,表示哀痛。
14
望:为人所敬仰。
15
舍:释放,宽大处理。

《晏子不死君难》赏析

齐庄公因为淫乱而被杀。晏子认为既不应为他而殉难,也不应为他而逃亡。因为在他看来,无论国君和臣子,都应为国家负责。如果国君失职,臣子就不必为他尽忠。这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最后,晏子也不是置之不理,而是衰痛尽礼而离开。这里面体现出他对礼的实质有着深刻的认识,并以实际行动捍卫礼教尊严。文章三问三答,从“死”“亡”“归”三个方面设问,最后归结于“社稷”二字、既波澜起伏,又中心突出。

文章篇幅短小,层次清晰,事件完整,人物形象鲜明。晏子的一席答词,以若干反诘问句构成,理由充分,言辞犀利,感情强烈,一气呵成,尤为精彩动人。

《晏子不死君难》作者: 左丘明

左丘明
左丘明(前556年-前451年),姓丘,名明。汉族,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相传为春秋末期曾任鲁国史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晚年双目失明,相传著有中国重要的史书巨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
68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