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唐代  ·  杜甫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创作背景

该词当为诗人于大历四年(769)春时所作。时年诗人到岳阳后不久,受到当地官绅的接待。新春伊始,诗人陪当地裴使君登岳阳楼赏景,并写下了这首诗来记录当时的情景。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翻译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洞庭湖广阔无边还兼有风起云涌,岳阳楼孤独无依又处于晚霞放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裴使君把我当徐孺子那样对待礼遇有加,我应和着裴使君就像应和着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我感觉我就像湖岸积雪之中的一丛梅花绽放了,我还感觉我就像百草一样从春天泥土里萌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我哪敢违背渔父的关问呢?我从此就要更改我原来的念头不再像屈原那样去南行。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注释

1
阔:与孤相照。
2
属:当也。
3
徐孺子:豫章南昌人。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
4
谢宣城:《谢眺传》,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
5
敢违:怎么敢违背。
6
更:更改原来的念头。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赏析

首联“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描写与洞庭湖阔大之景。对于此联,明确要抓住写景的两个对象:一是洞庭湖;二是岳阳楼。前半句,写诗人登楼所见洞庭湖的特点,不仅阔大而且云雾缭绕。一个“兼”字,兼及抽象的特点到具体的景物之上。后半句,写诗人登楼所感岳阳楼的特点是如此的孤立。一个“属”字,写出只有在这晴天的傍晚才会觉得岳阳楼是孤立的。总之,写出了洞庭湖的广阔和岳阳楼的孤独。

颔联“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写出了杜甫把自己比做东汉时的名贤徐稚,把裴使君比做礼贤下士的陈蕃,可知杜甫在岳阳的数月,受到了非常好的款待。谢宣城指南北朝齐时的诗人谢眺。他文章清丽,擅长五言诗,曾出任宣城太守,故又有谢宣城之称。杜甫在此处,把裴使君比为谢眺,甚为赞誉。“诗接”一语杜甫对裴使君诗歌的唱对。裴使君如此礼遇款待,一同登楼共赏湖光山色。此时此刻,杜甫心情能不激动。杜甫到岳阳对裴使君说,也是十分高兴的。当看到饥寒交迫的老友,如此落寞,给以温暖的款待是必然的。故杜甫在岳阳时得到了精神和物质上的安慰。

颈联“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对于此联,关键是抓住景物描写的本身。前半句,景物有“雪岸”和“丛梅”。洞庭湖岸边的陆地上覆盖着瑞雪丛林里的梅花在开放。此句写出此时梅花的特点是香气逼人的。同时,还要注意梅花傲雪象征人所具有的品格。后半句,由于下雪后春天岸上的泥土中百草在生长。此联由上一句的写人转到写自己的所见:诗人看到下大雪的河岸上,众多的梅花在渐渐开放;春天的泥土里,众多的百草也会生根发芽。

尾联“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对于此联,借故事来说理。前半句,“渔父问”是借用屈原的诗歌《渔父》。明确“渔父问”的具体内容: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阊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总之,在屈原看来,就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这里说自己“敢违渔父问”就是说诗人自己不听从渔父的劝告,而要像屈原那样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由此可见,诗人在此把自己比作屈原了。后半句,写在志向的支持下,自己将开始新的人生征程。总之,此联对自己的志向和今后的命运作了一种预测和预示。

全诗用典颂人,感觉用喻,借古人的经历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意蕴无穷。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作者: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
1339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