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四首
《竹枝词四首》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当时诗人由江州司马改任忠州(今四川忠县)刺史,形同谪居。唐朝统治阶级加紧压迫剥削劳动人民,劳动人民生活痛苦。诗人此时政治上受到打击,思想苦闷。通过写唱《竹枝词》,既反映了人民的痛苦情绪,也表露了诗人苦闷细心情。
《竹枝词四首》翻译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深夜有人唱起了令人伤心的竹枝民歌,当唱歌的声音哽咽着时,山上的猿猴和山鸟都一起悲伤地啼叫起来。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巴楚的青年男女齐声来歌唱,愁杯了江楼里的忠州病长官。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那江边的水蓼草开着白里带红的小花,似乎感到了寒冷,相互紧紧挤在一起;被雨打湿的江蓠草叶,更显得幽绿幽绿的。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难怪曲调苦只因为词语苦,所唱的多是通州司马的诗。
《竹枝词四首》注释
1
瞿塘峡:为长江三峡之首,也称夔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两岸悬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势险峻,号称西蜀门户。
2
水烟:水上的烟霭。
3
白帝: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瞿塘峡口。
4
闇鸟:指归宿之鸟。
5
歇:停止,消止。
6
蛮儿巴女:指湖北、四川之间的青年男女。蛮,古时称楚因为荆蛮,称四川为巴蜀。巴,今四川省东部地区。
7
杀:形容程度很深。
8
使君:古时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这里是作者自指,当时作者任忠州刺史。均为郡名,前者在今四川奉节一带,后者在今四川阆中一带。泛指枝。
9
雨脚:随云飘行、长垂及地的雨丝。
10
蓼: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小,白色或浅红色,生长在水边或水中。
11
簇簇:丛列成行貌。水中生长的一种藻类植物。
12
断咽:止断。
13
怪来:怪不得的意思。
14
缘:因为。
15
通州司马:指元稹,当时元稹任通州司马。
《竹枝词四首》赏析
重墨描绘诗人于江楼上所见的“竹枝”歌乡之雨景。前两句描绘舟行风雨中。三、四两句由第二句生出,绘水边景致。“冷花”、“湿叶”,雨气逼人;“红簇簇”、“碧凄凄”,描绘歌乡雨景,乡土色彩浓郁而体物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