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戌清明作

清代  ·  屈大均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壬戌清明作》创作背景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标志着凋零的严冬过去,煦暖的春天来临。人们在这一天踏青、扫墓、上坟,是祭奠和怀念亲人、朋友、同志的一个日子。而作为遗民诗人的屈大均,在这天触景生情,将时节与自己的奋斗联系起来,抒发了反清无望的深沉幽愤和悲怆。

《壬戌清明作》翻译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滴泪,是因有风雨的侵临,啼鸟无情,此事自古而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那醉梦独醒的猛士啊,四海之广,却无处可以立身,年年的寒食,徒然上我客子之心。

《壬戌清明作》注释

1
作:此处指天气变化。实即杜甫《春望》诗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意,作者偏从正面说出,以愁花、啼鸟之无知,更进一步衬托出自己的深愁远虑。
2
龙蛇:比喻隐伏草野,带时而起的志士。
3
怆:悲伤。

《壬戌清明作》赏析

⑴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突出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3分)
⑵本诗的颔联和尾联表现出怎样的语言风格?请任选一联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思想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D。
(1) 主要抒发了作者反清无望的幽愤和悲怆。(2分)融情于景(或:比喻、对比)(1分)
(2)含蓄委婉(或:深沉蕴藉)。(2分)颔联:作者用垂泪的“落花”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用得意的“啼鸟”来比喻为清廷卖力帮腔的小人,含蓄地表达了深沉悲怆的情怀。(2分)
尾联:“龙蛇四海归无所”,比喻反清志士们因为大业难成而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寒食年年怆客心”,指包括自己在内的前明遗民志士在年年寒食节的时候都会产生悲怆之情,反清无望的幽愤之情表达得深沉蕴藉。(2分)

《壬戌清明作》作者: 屈大均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诗人。初名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番禺(今属广东)人。顺治三年(1646)清军陷广州,次年,屈大均参加反清斗争,同年失败。顺治七年清兵再围广州,屈大均在番禺县雷峰海云寺削发为僧,名其所居为「死庵」,以示誓不为清廷所用之意。顺治十三年开始北游,志图恢复。康熙二十二年(1683),因郑成功的孙子克塽降清,屈大均大失所望,即由南京携家归番禺,终不复出。屈大均具有多方面…
16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