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

宋代  ·  辛弃疾

鹏翼垂空,笑人世,苍然无物。又还向、九重深处,玉阶山立。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且归来,谈笑护长江,波澄碧。

佳丽地,文章伯。《金缕》唱,红牙拍。看尊前飞下,日边消息。料想宝香黄阁梦,依然画舫青溪笛。待如今、端的约钟山,长相识。

《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创作背景

南宋是一个懦弱没有骨气的朝代,面对北方强敌金国咄咄逼人的攻势,采取了妥协退让的软弱政策,虽然抗敌的呼声此起彼伏,然朝政大权为投降派所把持,主战派无大的作为。辛弃疾抗金的主张始终是坚定的,旗帜是鲜明的,然而时时受到牵制和排挤,所以他在许多词作中,都表达自已势单力薄、没有知己的感慨。对于那些抗金的仁人志士,辛弃疾都表达了由衷的赞美和敬佩之心。驻守建康的军政长官史正志曾向宋高宗上《恢复要览》五篇,主张出兵北伐,恢复中原,因而深受当抗金派的赞赏,辛弃疾对他钦佩有加,于乾道四年(1168)在史正志举行的筵席上给他写了这首词。

《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翻译

鹏翼垂空,笑人世,苍然无物。又还向、九重深处,玉阶山立。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且归来,谈笑护长江,波澄碧。
鹏鸟展开了翅膀,遮盖了天空,向下看,可笑人世间,青茫茫的一片,看不见一位英雄人物。回过头来,向朝庭的深处望去,看见你挺拔坚定的站在金殿的玉阶上;你袖子里装有奇异的、珍贵无比的五色宝石,他年你要它来修补已经折断了的西北的天柱。现在,暂且回到帅司去,在谈笑中,就可以防守长江的天险,守好建康的大门。让长江里碧波澄明的水,安静地流着。
佳丽地,文章伯。《金缕》唱,红牙拍。看尊前飞下,日边消息。料想宝香黄阁梦,依然画舫青溪笛。待如今、端的约钟山,长相识。
建康是一个山清水秀,出人材的地方,有你这么一位文章名手在这里,我们安心的在宴席上,拍红牙拍,唱着《金缕曲》,实在快乐。在酒席宴前会飞来朝庭的好消息,当你入得朝中于黄阁中处理政务时,依旧会想起今日我们相聚的情形。如今,你真的要与钟山互相约定,做一个长久的朋友。

《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注释

1
鹏翼:鹏鸟的翅膀。
2
苍然:色青为苍,与苍茫、苍苍同。
3
九重:天的最高处,喻皇宫。后世把帝王居住的地方叫九重或朝庭。
4
玉阶:玉石砌的台阶。这里是指殿前的台阶。
5
山立:像山一样挺立。
6
尊前:“尊”同“樽”,古时木制的酒杯。尊前,指宴席上。
7
宝香:皇帝的诏书上盖印玺的印泥,散发出的香味。
8
黄阁:丞相办公的地方。
9
画舫:装饰华丽的游船。
10
青溪:水名。
11
端的:确实、真的。
12
钟山:又名蒋山,在今江苏南京市城东北。

《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赏析

这是一首作于他人宴席、并表示歌颂他人之意的赠人词,但却不与一股的应酬赞美、缺乏主旨的词相同。词人以饱酣的笔墨,充沛的热情,向当时驻守建康的军事行政长官史正志表达词人的赞颂之情,并通过这一情感的表达,展露词人力主抗金复土的政治怀抱。词写得豪迈而深沉,其主旨、基调、笔法和结构,都与《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相近似,但又能显示独特的神采,体现出”复”中的“不复”。

此词采用神奇的神话传说和众多的典故,赋予作品以光怪陆离的奇幻性,和情感内容的密度与深度。词的上片,词人以奇情异想的笔调,歌颂史正志的高才独出、志向奇壮。词一上来,就以庄子在《逍遥游》中所构造的那只“背若泰山,冀若垂天之云”的神奇鹏鸟来比拟史正志。这就不仅写出了史正志的超群才性,而且使全词笼罩在雄奇放逸的浪漫主义的抒情氛围里。一句“笑人世、苍然无物”,写得峭拔警迈,足见史正志的非凡才华和怀抱,以及词人对史正志的推重。接下去,顺承上文,写这只讪笑人世苍茫的大鹏,飞回天宫深处,像高山一样,收翅伫立在玉阶天门之上。这一对庄子的大鹏形象所作的延伸,不仅显不出词人的非凡想像力,也表明词人这一时期对于“天宫”实即朝廷的深加留意。而且,因为这里的大鹏和“九重”“玉阶”之类都是采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若从大鹏这一形象的内涵上来看,大鹏更是点明了被任命为行宫留守和江防前线的军事长官的史正志,在天子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运用大鹏的形象作比拟之后,词人再次运用女娲补天的神话,赋予史正志以补天之神的奇持形象。它实际上是希望抗战派得到重用,可以收复中原故土,“补”也表明了宋朝已经缺了西北的“半边天”。这是词人此时心恒系之的热血之念,所有的飞腾幻想。奇情壮采,都因为这样的怀抱而变得沉甸甸的,富有很深的思想意义。上片最后一大句,在语气上还承接着上文,“且归来”是对“又还向九重”、志在补天的鹏鸟的转写,但是在境界上,却由神话转入现实,写史正志充任江防前线的长官,使万里长江波澜不惊,江南形势得以安定。其中“谈笑”一词。极写史正志护江的举重若轻,暗示着其才能,比维护长江安宁所需要的更大。在这里的语气中,还带着前文借用神话时的豪逸味道。

词的下片,才始着墨于题中的宴席描写,但并不渲染其热闹与豪华,这在结构和用墨上,都与《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略异。其用意在写史正志不仅有上文所写的“补天”才能,还是个文采风流的“文章伯”。“金缕”一词,是为词人对史正志文才的推许作映证。当然,这样的推许,实际上是受到天子手谕史正志表示嘉许的信息激发出的。接韵一个“看”字,就写出了孝宗手谕即“日边消息”给史正志带来的入阁希望,和词人对于这一消息的同样重视。“料想”一韵,不写其今日欣喜之情,反而写史正志日后入朝为相、主持政事以后,还会对今日秦淮河上的游赏恋恋于怀,写其于位高校重之时的平常心和风流态,这就深得措意深隐之妙,写出了大人物的情怀儒雅而风流。结韵更是曲笔传倩,既然史正志入朝主政后依然怀念秦淮河上的清游雅集。词人对钟山山水的感情是如此亲厚,自然今日就要与钟山相约,相约成为老朋友了。那么在钟山秦淮边结识的同僚,也是词人的老朋友。词人真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了。

赠人之作能写到如此境界,将词人的理想抱负与热情充实在其中,使词中不仅有人,而且有“我”。而又以既豪迈且深隐的风格出之,创造更为丰富美感体验,即使不谈它在语言上的五色迷离,峻峭奇拔,此词也已堪称宋代同类词作中的上品。

值得指出的是,史正志的政治态度比较依违,并不与坚决主战的词人完全一致,史正志不仅早年想投靠炙手可热的秦桧集团,甚至还为排挤主战派领袖张浚而奔忙,但是,这样的隐情,词人是无法深察的。词人把史正志当成一个主张抗金的同志来歌颂,情有可原。

《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作者: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初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受学于亳州刘瞻,与党怀英为同舍生,号辛党。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南侵,中原起义军烽起。弃疾聚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奉表南归。高宗于建康召见,授右承务郎,任满。改广德军通判。乾道四年(1168),通判建康府,上《美芹十论》、《九议》,力主抗金并提出不少恢复失地的建议。乾道八年(1172)知滁州。淳熙元年(1174),辟江东…
613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