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谣·牛渚天门险

宋代  ·  贺铸

牛渚天门险,限南北、七雄豪占。清雾敛,与闲轻登览。

待月上潮平波滟滟,塞管轻吹新阿滥。风满槛,历历数、西州更点。

《天门谣·牛渚天门险》创作背景

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年)四月,贺铸去江夏(今武汉)赴任,途经当涂,适逢当时太平知州吕希哲捐官俸重修峨眉亭竣工,于是写下了《蛾眉亭记》;徽宗崇宁四年至大观元年(1105~1107年),作者又曾任太平州通判。这首词当写于这两段时间之一,是作者途经采石时,登临怀古而作。

《天门谣·牛渚天门险》翻译

牛渚天门险,限南北、七雄豪占。清雾敛,与闲轻登览。
牛渚西南方的两山夹江对峙,仿若天门,历来偏安江南的七雄就是凭借长江南北的天险地势而雄踞一方。薄雾渐渐散开,像是有意让闲轻登山游览。
待月上潮平波滟滟,塞管轻吹新阿滥。风满槛,历历数、西州更点。
明月渐渐升起,江面波光潋滟,羌笛吹奏着《阿滥堆》。夜深了,阵阵江风吹过亭子栏杆,我仿佛又清晰地听到了从西州远远传来的打更声。

《天门谣·牛渚天门险》注释

1
牛渚:山名。又名牛渚圻。在安徽当涂西北长江边(其山脚煅入长江部分,叫采石矶)。古时为大江南北重要津渡,也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孙策渡江攻刘繇,牛渚营,尽得邸阁粮谷、战具,即此。
2
天门:牛渚西南方有两山夹江对峙,状若蛾眉,谓之天门。
3
限:隔断。
4
七雄:六朝及南唐。七雄豪占指这七国都曾雄踞于此,吴、东晋、宋、齐、梁、陈及南唐七代均建都于金陵。
5
与:提供,给。
6
滟滟:水闪闪发光的样子。
7
塞管:指羌笛、胡笳之类。
8
阿滥:曲调的一种,即《阿滥堆》。
9
槛:槛栏,指亭子的栏杆的木头。
10
历历:分明可数。
11
西州:此处代指金陵,即今南京。
12
更点:报更的鼓点。

《天门谣·牛渚天门险》赏析

这是词人登采石峨眉亭时所写的一首怀古之作。上片起首二句首先交代采石镇地理位置的险要及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尽显劲健张扬的气势。下片紧承上片“登览”展开而写,却写的是词人想象中的与六朝时相仿佛的游赏,由此而联想到六朝更替、生发出兴亡之慨。

上片以雄劲笔力描绘天门山的险峻和历史上群豪纷争的状况。如此要地如今却只供“闲人登览”,其中可见词人兴亡之慨。“牛渚天门险,限南北、七雄豪占”写的是天门山险要的地理形势和巨大的历史作用。滔滔的长江水,贯通南北。各代的小朝廷每每建都金陵,倚仗长江的天险,从而遏止北方的强敌南下进攻。当涂正处在金陵的上游,位置极为重要;而牛渚、天门正是金陵的西方门户。“清雾敛,与闲人登览”转而写今天的天门山云雾收敛、天地澄清的景色,已经没有了硝烟和战火,变成了登临观赏的胜地。往昔反差极大的对比,不禁让人陷入对历史的思考。其中“与”字用得精妙,同“予”,是“放”的意思,这拟人化的比喻,使原本没有生命的“雾”在词人的笔下活了起来。词的意境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北宋当时的一片盛世景象。

下片想象月夜天门山的景色,水波、羌笛以及更点,表现了夜色的清幽宁静,见出词人心胸之旷达。“月上潮平波滟滟”写的是月上潮平水波明亮荡漾的情景,词人不写江声山色,反而写月上潮平、笛吹风起,可见其匠心独具,也反映了词人旷达的心胸。波光粼粼,江风阵阵,此时突然传来“塞管轻吹新阿滥”。这两句收到了两重效果:首先,以虚写实,避实就虚,境界朦胧,非比寻常;其次,如此美丽景象,自然让人流连忘返。“风满槛,历历数、西州更点”写风来满槛栏,可以清清楚楚地听到西州传来打更的声音。《阿滥堆》的曲声与西州传来的打更声为空寂的天门山增加了袅袅余音,长江水声伴着歌声与更声形成了恬静优美的乐曲,营造了一种美丽神秘的意境。末尾三句也给人一种世事变迁而时空无限之感,意境旷达深远。其中最末两句吊古而留不尽余味,百年后岳飞之孙岳珂在镇江北固亭题《祝英台近·北固亭》词结尾原封不动地挪用了此句。

全词篇幅虽短,而笔势遒劲,意境旷达深远,剑拔弩张与消闲情趣并存。艺术特点上,全词写景可谓虚实相生,手法迂回婉妙。

《天门谣·牛渚天门险》作者: 贺铸

贺铸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太祖孝惠后族孙。年十七,宦游京师,授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熙宁中出监赵州临城县酒税。元丰元年(1078)改官磁州滏阳都作院,历徐州宝丰监钱官,和州管界巡检。崇宁初以宣议郎通判泗州,迁宣德郎,改判太平州。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居苏州、常州。宣和元年(1119)致仕。七年,卒于常州僧舍,年七十四。《宋史》、《东都事略》…
289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