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及楚人平

宋代  ·  公羊高

外平不书,此何以书?大其平乎己也。何大其平乎己?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华元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是何子之情也?”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揖而去之。

反于庄王。庄王曰:“何如?”司马子反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庄王曰:“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司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庄王曰:“诺,舍而止。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司马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引师而去之。

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此皆大夫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平者在下也。

《宋人及楚人平》翻译

外平不书,此何以书?大其平乎己也。何大其平乎己?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华元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是何子之情也?”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揖而去之。
鲁国以外的诸侯之间讲和,《春秋》都不记载;这次楚宋两国讲和,为什么破例记载呢?这是因为赞扬这次讲和,出于两国大夫的主动。为什么要赞扬两国大夫的主动?楚庄王围攻宋国,军队只剩下七天的口粮。吃完军粮还不能取胜,就只好回去了。于是派司马子反登上土堙,窥探宋国都城的情况。宋国的华元也登上土堙,出来会见子反。子反说:“你们的情况如何?”华元说:“疲惫不堪啊!”子反说:“疲惫到什么程度?”华元说:“交换孩子杀了吃,拆下尸骨烧火做饭。”子反说:“呀,很厉害啦,疲惫!我听说,被围困的军队,总是让马儿衔着木棍,不让马儿吃饱,只牵出肥马给客人看,你怎么这样对我吐露真情?”华元说:“我听说:君子看见别人困难就怜悯他们,小人看见别人危难就幸灾乐祸。我看你是位君子,所以据实相告。”司马子反说:“嗯,努力防守吧!我们也只有七天的军粮,吃完军粮还不能取胜,就会撤军了。”说罢,向华元拱手告别。
反于庄王。庄王曰:“何如?”司马子反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庄王曰:“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司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庄王曰:“诺,舍而止。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司马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引师而去之。
司马子反回去见楚庄王。庄王说:“敌情如何?”司马子反说:“疲惫不堪啊!交换孩子杀了吃,拆下尸骨烧火做饭。”庄王说:“呀,很厉害啦,疲惫!那么,我就攻下宋城再回去。”司马子反说:“不行,我已告诉对方,我军也只有七天的口粮了。”庄王大怒:“我叫你去侦察敌情,你怎么倒向对方泄露军机?”司马子反说:“小小一个宋国,尚且有不肯骗人的大臣,难道楚国就没有吗?因此我向对方说了实话。”庄王说:“嗯,那就算了吧!虽然军粮不足,我还是要攻下宋城再回去。”司马子反说:“既然如此,就请君王住下好啦,我可要请求回去。”庄王说:“你丢下我回去,我和谁住在这儿呢?我也回去算了。”于是带领全军退出宋国。因此君子就赞扬两大夫主动讲和。他们都是大夫,怎么《春秋》又只称之为“人”呢?这是含有贬低他们的意味。为什么要贬低他们?因为他们私下讲和,超越了自身的权限。
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此皆大夫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平者在下也。
因此君子就赞扬两大夫主动讲和。他们都是大夫,怎么《春秋》又只称之为“人”呢?这是含有贬低他们的意味。为什么要贬低他们?因为他们私下讲和,超越了自身的权限。

《宋人及楚人平》注释

1
平:讲和。
2
书:记载。
3
大:赞扬。
4
平乎己:主动讲和。
5
庄王:即楚庄王。
6
司马子反:楚国大夫,掌管军政。
7
乘:登。
8
堙:小土山。
9
华元:宋国大夫。
10
易子:交换儿子。
11
析骸:劈开尸骨。
12
柑马:给马嘴衔木棍。
13
秣:喂。
14
情:说真话。
15
厄:困难。
16
矜:怜悯 。
17
反:同“返”,返回。
18
曷:为什么。
19
区区:很小。
20
舍而止:旧注说是筑舍安营驻扎”,与当时情况不合。
21
平者在下:讲和的人处在下位。

《宋人及楚人平》赏析

全文开头和结尾部分都属议论,这是典型的《公羊传》注解《春秋》的方式。开头写“外平不书,此何以书?大其平乎己也”,点明《春秋》破例记载本文所记之事,是为了赞颂华元和司马子反自作主张让两国议和。结尾又以“平者在下也”批评他们如此讲和是越权行为。暂不论此种说法是否与《春秋》经义相符,但这种寓褒于贬的写法确是《春秋》所惯用的。

正文分两段叙述了华元和司马子反议和的全部过程。因为庄王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恰巧此时“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所以便有了以下的一段对话。司马子反连问宋国现在的情形如何,华元均一以实情作答。司马子反起初虽然感动。却仍有疑惑。因而他说:“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是何子之情也?”而华元关于君子与小人的一番论述,彻底打消了司马子反心中的疑虑,所以司马子反一面鼓励宋人再努力坚持,一面也据实相告梦军的情形,最后还躬身作揖方才离去。由此足见司马子反对千华元坦率、诚信的敬重。

第三段是司马子反回去之后与楚庄王之间的一段对话。司马子反将探听的情报告于庄王,庄王立即喜形于色,意欲攻取宋国。待司马子反说自己也将楚军实情告于华元之后,庄王虽大怒,仍坚持攻取宋国。而司马子反一句“臣请归尔”,表达了自己对攻宋的反对,由此制止了楚宋之间的一场大战。

全文情节跌宕,扣人心弦。作者巧妙运用了巧合、悬念、伏笔等技巧,牢牢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理。此外,文章对司马子反、华元和楚庄王的刻画也十分成功。

《宋人及楚人平》作者: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旧题《春秋公羊传》的作者。战国时齐国人。相传是子夏(卜商)的弟子,治《春秋》,传于公羊平。《春秋公羊传》最初仅有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及齐人胡母生,才“著于竹帛”,流传于世。《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着重阐释《春秋》之“微言”、“大义”,史事记载较简略。
5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