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渐渐之石

先秦  ·  佚名

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皇朝矣。

渐渐之石,维其卒矣。山川悠远,曷其没矣?武人东征,不皇出矣。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武人东征,不皇他矣。

《小雅·渐渐之石》创作背景

该诗记述的是军士东征途中的劳苦之情。《毛诗序》认为“《渐渐之石》,下国刺幽王也。戎狄叛之,荆舒不至,乃命将率东征,役久病于外,故作是诗也”。朱熹说:“将帅出征,经历险远,不堪劳苦而作此诗也。”这一说法颇有代表性。

《小雅·渐渐之石》翻译

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皇朝矣。
山峰险峻层岩峭,高高上耸入云霄。山重重来水迢迢,日夜行军多辛劳。将帅士兵去东征,赶路不论夕或朝。
渐渐之石,维其卒矣。山川悠远,曷其没矣?武人东征,不皇出矣。
山峰险峻层岩险,高峻陡峭难登攀。山川逶迤又遥远,不知何时到终点。将帅士兵去东征,一直向前不顾险。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武人东征,不皇他矣。
白蹄子的大小猪,成群涉水踏波过。月亮靠近天毕星,大雨滂沱汇成河。将帅士兵去东征,其他事情无暇做。

《小雅·渐渐之石》注释

1
渐渐:借为“巉巉”,险峭的样子。
2
维其:犹“何其”。
3
劳:劳苦。一说读为“辽”,指辽远。
4
武人:指东征将士。
5
皇:同“遑”,闲暇。
6
朝:早上。
7
卒:借为“崒”,高峻而危险貌。
8
曷其没:言何时是个尽头。曷,何。没,尽。
9
出:出险。
10
蹢:蹄子。
11
烝:众多。一说“进”。
12
离:借作“丽”,依附,此指靠近。
13
毕: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又叫“天毕”。
14
俾:使。
15
滂沱:大雨貌。
16
不皇他:无暇顾及其他。

《小雅·渐渐之石》赏析

这首诗的情调酷似《诗经》中的“国风”,重在叙述行军艰难而紧张。全诗直接从远道出征、征途险阻漫长切入,以沿途所见所闻为诉说线索,并由此生出深沉的怨怒和世道感慨,揭示出厌倦征战、期待和平安宁生活的主题。

首章开头,开门见山,展现出一幅行军图景。劈而而立的石峰,陡峭峥嵘,高不可攀。石峰的高峻厚重,把爬行其间的人流比照得何其渺小,微不足道。后世的山水画卷常用此布局方式。巍峨连绵的群山溪壑,占据了画面的主要空间,只在山峰的溪流之中,点缀一二轻舟人影,显示骚人高士寻幽览胜、高栖林壑的闲情逸志。令观赏者油然生神游八荒,情亲自然的向往之思。但此诗所勾勒的画面,不能勾起人的轻松闲情,而只会产生压抑感。诗的第三句“山川悠远”,直接逗出将士们对征战辛苦的浩叹:战争之路没完没了。诗的五六句,即从时间的连续不断叹息东征将士的苦难无边。

第二章采用与前章相同的句式音节,只更换了关键的“卒”“没”“出”等字。如果首章尚有概括性地怨叹征途劳苦、历时久长,而为全诗定下一定哀怨基调的意义,那么,此章就更把着眼点实在地放在征途的空间范围内,由眼前山峰的险恶,脚下路途的崎岖无端,联想到此行险境的无法逾越,有力地表现了将士的不平、愤怨、哀叹和绝望。

昼往夜来,阴晴更移。疲乏的东征将士遇到了滂沱大雨,溪流暴涨,村舍零落,成群的家畜随波逐流,一片凄凉。第三章开首所描绘的这幅景象,虽然不定是某时某境的具体所见,必是以真实经历为基础的。道路泥泞的困难,举目凄凉荒芜,自然令远征将士生同情恻隐之心,发思家念亲之情,加剧其对战争的怨恨。种种情绪,纷至沓来,故诗以“武人东征、不遑他矣”作结,大有剪不断、理还乱之概。

此诗从亲历东征的士卒口中道出,所经所见,历历成画。各章先叙后议,情出自然,使诗具有诗情画意,又能透过一次东征事件,紬绎出穷兵黩武的危害性,使将士们对东征的怨叹,具有憎恶战乱、期望安居乐业的普遍意义。

《小雅·渐渐之石》作者: 佚名

古诗文网收录了先秦到现代的数十万诗词,很多诗词因为作者不明,作者本站统一归为佚名。
1713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