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代  ·  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创作背景

诗人于大历四年(769)秋自京经巩洛、楚州赴扬州,第二年秋天从扬州返回洛阳,在扬州居留的时间正好一整年。扬州有他的兄长,还有像卢庾这样的朋友。返洛途中,舟行经楚州时怀念在扬州的亲人友朋,写了这首诗。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翻译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前面的船已经遥远模糊不清,将要渡过淮水可渡船已走,有谁来陪伴我?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山上黄叶飘零,传来寺庙响起的悠长晚钟声,楚天飘洒的绵绵秋雨与大海连成一体。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在凄风苦雨中因离别而生的思念之情更浓,在一天之间凄怆寂寞使我的面容变得憔悴。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一只在疾风中的小鸟飞向东南归巢去,广陵在哪里呢,不也在东南方吗?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注释

1
前舟:前面额船。
2
眇眇:遥远的样子。
3
楚雨:淮阴旧属楚地,故称楚雨。
4
沧海:即东海,淮阴东临大海。
5
离思:离别的愁息。
6
宿昔:往日,往时。
7
容鬓:容貌和鬓发。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赏析

此诗即写归途于淮上思念亲故之情,且寓世途感喟。

 “前舟已眇眇”二句,写渡口误船的一个细节,诗题“即事”,就指这个事。诗人离开广陵作别亲友后,沿运河北上,将渡淮西行。到达渡口时,上一班船已经开离码头,下一班船却不知道啥时候到。在行旅中这种尴尬是难免的,只差那么一两分钟,但班船是不等人的,“欲渡谁相待”赶脱一班船,不知道还要耽误多少时间。这种细节描写的开头,在五言律诗中并不多见。写出了一种人人遇到过,笔下却不曾有的人生况味:对于行旅来说,遵守时间是多么重要。但阴差阳错的事,有时也很难避免。

“秋山起暮钟”二句,承上写踟蹰河岸,暮钟响起,大雨忽至。不顺的事,凑到一起来了。这里又一次写进钟声,这是诗人的偏爱。心存敬畏的人听到钟声的时候,总会产生神往的感觉。再加上“楚雨连沧海”,不免迷茫。面对寥廓江天,诗人心事浩浩,深感人生的孤单和渺小。“沧海”意指东海,并非即目所见只是地近。

“风波离思满”二句,紧承“楚雨连沧海”,而浮想联翩。由江上风波,想到人生道路不平坦,亲友离多会少,岁月蹉跎,青春易逝。“宿昔容鬓改”,即“只是朱颜改”(李煜)。人生是短暂的,时光是留不住的机会是容易错过的,人是不能赶脱船的。作者所有的思绪,都与开篇的“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有关系,所有的感想,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独鸟下东南”二句江上小鸟的去向,把诗思引向“广陵亲故”在风雨迷茫的江上,诗人忽然看到了一只小鸟,向东南方向飞去。这是即目所见,偶然景、偶然语,有自况的意味。人生漂浮于世,在精神上的依靠,莫过于亲友了。中国古代是熟人社会,在所有社会关系中,唯亲情与友谊超于利害之上。“广陵何处在”,写出苦苦张望神情。

这首诗有一个“即事”的由头,全诗的写景抒情从这里出发,似散缓、实集中,而钟声、微雨两种意象的加入,大有助力渲染特定的气氛情调。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作者: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1?),长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早年充当唐玄宗的侍卫,狂放不羁,后来折节读书,应举成进士,任过洛阳丞。曾一度辞官闲居,德宗时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后人称他「韦江州」或「韦苏州」。又因曾任左司郎中,也有「韦左司」的称呼。韦应物的诗,以写田园山水著名,部分作品,对安史之乱后社会乱离、民生疾苦的情况,有所反映。在艺术上,他效法陶渊明,也受过谢灵运和王维的影响,形成自己的一…
570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