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娘

唐代  ·  武则天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如意娘》创作背景

太宗崩,武则天居感业寺为尼。高宗李治在寺中看见她,复召入宫,拜昭仪。在感业寺期间,武则天写下了她最有名的诗歌《如意娘》,史载这首诗是写给唐高宗李治的。

《如意娘》翻译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身体憔悴,精神恍惚,只因太过思念你。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如果你不相信我近来因思念你伤心泪绝,那就打开衣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

《如意娘》注释

1
看朱成碧:把红色看成绿色。朱,红色;碧,青绿色。
2
思纷纷:思绪纷乱。
3
憔悴:瘦弱,面色不好看。
4
比来:近来。
5
石榴裙:典故出自梁元帝《乌栖曲》。“芙蓉为带石榴裙”。本意是指红色裙子,转意指女性美妙的风情,因此才有了“拜倒在石榴裙下”一说。

《如意娘》赏析

《如意娘》一诗描写了一位痴情女子对情郎的期盼,极写相思愁苦之感,短短四句,传达出多层次多方位的复杂情绪。

首句“看朱成碧思纷纷”赋比兴兼具,有多重含意。一来明写抒情主人公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正是心乱眼花使这位痴情女子五色不辨。二来暗指美好春光的流逝,眼见花红褪尽,枝头只剩下绿叶。三来借喻自己只身独处,花红叶绿不能相扶;又喻自己红颜薄命,由昔日欢聚的幸福坠入今日冰冷的相思之苦。“朱”“碧”两种反差极大的颜色,构成了强烈的感情的冷暖对照。眼前和一片寒冷碧绿触目伤怀,引起思虑万千。“憔悴支离为忆君”一句直抒胸臆,从外表写入内心,尽言思妇的瘦弱不支和心力交瘁。至此,这两句诗辗转写的是凄切,是寂寞,是深深地哀怨,情绪的流向较为单一。

后两句,诗人笔锋一转,打破前两句的和弦,以全新的节奏和韵律再现诗的主题:“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这两句是全诗的高潮,它丰富了诗歌的情绪构成。“不信”句诉说着“断肠”的相思,也隐含着相思的无可奈何,相思的难以喻说。但诗人最终找到了相思的可寄托之物——石榴裙。石榴裙是女性的装束,更是血泪的象征。这个一往情深的思妇,出神地想象着她的意中人,以为意中人会从衣裙的斑斑泪痕中体会她的刻骨思念之情,来回报她的忠诚。于此,痛苦、惆怅淡化了,她获得了精神上暂时的舒展和自由,她的等待不是无望的。诗中分明显示了她的一丝快慰和满足。“开箱”句用想象和虚拟的动作,生动地展示了思妇的完整形象,也昭示了情绪的丰富可能,勾勒出条有起伏、有落差、若隐若现的情感曲线。这个结句韵味隽永。诗人将满蘸泪水的石榴裙藏于箱中,不但展示了女子的害羞心态,而且暗示了她所珍藏的乃是一份永存心田的爱意,一缕永不褪色的真情。一个堕入情网、痴念情人的执著、决然、不掩饰、不造作的独特女子形象跃然纸上。

此诗尺幅之中曲折有致,较好地融合南北朝乐府风格于一体,明朗又含蓄,绚丽又清新。就连诗仙李白读了这首情诗,都感慨其创作水准之高,自叹弗如。于此可见此诗的魅力。

《如意娘》作者: 武则天

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氏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于称帝后上尊…
51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