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月到东南秋正半

近代  ·  王国维

月到东南秋正半。双阙中间,浩荡流银汉。谁起水精帘下看。风前隐隐闻箫管。

凉露湿衣风拂面。坐爱清光,分照恩和怨。苑柳宫槐浑一片。长门西去昭阳殿。

《蝶恋花·月到东南秋正半》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宫怨”之词,1908年仲秋作于北京。经过近两个月的辑录,到1908年中秋之际,王国维撰成了《曲录》前二卷。其中元代杂剧名著《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备受王国维激赏,这首词的创作当是受此启发。也有人曾认为这首词写宫廷事,或为影射光绪与珍妃的情事,可聊备一说。

《蝶恋花·月到东南秋正半》翻译

月到东南秋正半。双阙中间,浩荡流银汉。谁起水精帘下看。风前隐隐闻箫管。
秋天正半,月亮转到东南方的天中。在宫殿的双阙中间,银河在浩荡奔流。是谁起来在水精帘下窥看?在风中隐隐听到呜咽的箫管之声。
凉露湿衣风拂面。坐爱清光,分照恩和怨。苑柳宫槐浑一片。长门西去昭阳殿。
寒露沾湿衣服,微风吹拂着面庞。一个人欣赏明月的清光,这月光同时照着承恩和幽怨的人。宫苑中的柳树和槐树浑然一体。长门宫西边就是昭阳殿啊

《蝶恋花·月到东南秋正半》注释

1
双阙:古代宫殿前的高建筑物,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以二阙之间有空缺,故名双阙。
2
银汉:天河,银河。
3
水精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子。
4
坐:因为。
5
清光:月光。
6
苑柳宫槐:喻承雨露之恩者。
7
长门:汉宫名。
8
昭阳殿: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所居,因以指得宠者承恩之处。

《蝶恋花·月到东南秋正半》赏析

王国维的诗和词在意思上时有雷同之处。这首词中“双阙中间,浩荡流银汉”的景色,就与《戏效季英作口号诗》之四中“双阙凌霄不可攀,明河流向阙中间”的景色相同。写秋天的银河,在天空特别明显;双阙巍峨,天上的银河似从宫门双阙间流出。天上的浩瀚结合了人间的雄伟,王国维似乎对这景色有某种特别的感受,所以才在他的诗和词中不止一次地抒写。“谁起水精帘下看,风前隐隐闻箫管”是说:在这秋月下有不眠之人卷帘观赏夜空,听到随风传来的一阵箫管之声。那是有人在陪伴君王作长夜的饮宴娱乐。“水精帘”的晶莹剔透令人联想到帘下之人的聪明美丽;“风前”而且是“隐隐”的箫管声使人联想到她心中的忧愁和疑虑。“风前隐隐闻箫管”是从失宠女子的视点出发,其中已隐隐包含了她内心的感受。这就为下片内容作好了铺垫。

下阕“凉露湿衣风拂面”,令人联想到李白《玉阶怨》中的那个女子。坚贞、皎洁,有一种对光明和高远的追求。而王国维笔下的这个女子虽然也在望月,虽然也有怨情,但却在怨情之中含有一种“理”的思索:“坐爱清光,分照恩和怨。”君王的宠爱有偏有向,而明月的月光却是光明无私的。不管对寂寞孤独的失宠者还是对炙手可热的得宠者,不管对长门宫还是对昭阳殿,明月都不吝惜洒下它那一片美丽的清光。因为喜爱这美丽而慷慨的月光,所以才忍受着凉露的侵袭和秋风的吹拂,久久地停留在明月的清光之下。

但“理”的思索还没有到此为止。“苑柳宫槐浑一片,长门西去昭阳殿”把“理”的思索又推进了一步:那炙手可热的“恩”和寂寞孤独的“怨”又有什么区别?在月光之下,皇宫里所有的树木都是差不多的,所有的宫殿也都相距不远。皇宫里虽然有这么多得宠和失宠的恩恩怨怨,但整个皇宫却是同荣共衰,整个大清朝也是如此。在永恒的月光之下,所有人间的“恩”和“怨”都是不能久长的,因此并没有真正的价值。一般来说,“宫怨”之词都是以“情”见长,而王国维这首词却从“情”归结到“理”,这是他试图把传统的“宫怨”题材写出新境界的一种尝试。

《蝶恋花·月到东南秋正半》作者: 王国维

王国维
王国维(1877~1927)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文学家。字伯隅,又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1901年秋赴日留学。不久,以病归,相继在南通师范学堂及江苏师范学堂任教,并编译《农学报》与《教育世界》杂志。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次年,经罗举荐任学部总务司行走。这期间,他对哲学、文学有浓挚的兴趣,醉心于叔本华、康德等人的哲学,又潜心词曲,作有《人间词话》传世。辛亥革命后从事甲骨文及汉简的研究,并…
33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