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中诗(沙场征戍客)

唐代  ·  开元宫人

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

今生已过也,结取后生缘。

《袍中诗》创作背景

唐开元年间(713年-741年),唐玄宗为了赏赐守边的军队,命令宫女做了大批棉衣。其中一位宫女在做棉衣的过程中,写了这首诗,放在棉衣中,向得到这首诗的士兵大胆表述了自己的爱慕之情。这首诗被得到棉衣的士兵发现。士兵报告主帅,主帅又上奏唐玄宗。唐玄宗拿上这首诗让宫女们传阅,有一位宫女自称写了这首诗,罪该万死。玄宗皇帝怜悯她,将宫女嫁给了得诗的士兵,并说:“朕为你们结今生缘。”

《袍中诗》翻译

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
征戍于沙场的战士们,冻得怎么能够安眠。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战袍我亲手缝制,可不知能落到谁的手里?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
我有意要缝得结实,饱含温情,多添棉絮。
今生已过也,结取后生缘。
可今生已经度过了,希望来世能结为良缘。

《袍中诗》注释

1
沙场:战场。如何,怎么。词头,没有实义。有意。
2
多添线:意思是缝得结实些,针脚密实些。加,添。一作”看已过”。一作“愿结”。
3
后生:再生,来世。
4
缘:姻缘。

《袍中诗》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在沙场上征战的战士们啊,受尽寒冷辛苦,夜晚怎么能够睡着觉呢?我亲手缝制的这领战袍,谁知道会落在谁的身上呢?我故意在缝制时多用了些线,又多塞了些绵,这些都表示着我对您的情意呀。今生今世也就过去了,我愿和您在来生来世再结姻缘,成为夫妻。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边防战士的同情和爱护,也表达了她对边防战士的深厚感情,最后二句,还直接道出了自己的心声。诗写得直露,表现得十分坦率,十分质朴,同时,在这坦率与质朴后面却又含有一种深沉的悲哀,那就是,这位宫人知道皇宫深邃,自己一入皇宫,没有皇帝的恩准今生是不能再出皇宫的,而自己在宫中又受尽了皇帝的冷落,青春年华白白逝去,红颜难驻,尝尽了孤独和凄凉的滋味,因此她盼望着来生能在民间与兵士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她也就将希望寄托于来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对孤独的皇宫生活摧残自己青春年华的控诉。

碰巧得很,果然有一位战士得到了这领战袍。这位战士也就将这首诗献给了主帅,主帅得诗,不敢隐瞒,就将此诗呈给了唐玄宗。唐玄宗得诗,马上把六宫的宫人召集起来,说:“这首诗是谁写的?不要隐瞒,我不怪罪你,请说出来。”这位宫人知道事发了,于是只好说:“是我写的,我真是罪该万死,请皇上处置。”她想:自己这次被皇上一怪罪,必死无疑。那知唐玄宗说:“恕您无罪,那么,你和这位得袍战士结婚吧,我为你成就这份姻缘。”于是,这位宫人和这位得袍战士也就成了婚。消息传开,边防战士都感动得流涕。

这位宫人化惧为喜,本想来世过上民间幸福自由的夫妇生活,不料今生马上就变成了现实,这主要取决于唐玄宗的恩赐。原来,这首诗表面直率质朴,实际上却是感情真挚深沉,它深深地打动了唐玄宗,使他产生了怜悯与同情之心。

《袍中诗》作者: 开元宫人

开元宫人活动于唐玄宗开元(713--741)年间,姓名不详,曾于制军袍时题诗于袍中,为士兵得之,主帅奏于朝廷,玄宗怜而嫁之与得袍士兵。【袍中诗】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今生已过也,重结后身缘。这首诗的大意是说,在沙场上征战的战士们啊,受尽寒冷辛苦,夜晚怎么能够睡着觉呢?我亲手缝制的这领战袍,谁知道会落在谁的身上呢?我故意在缝制时多用了些线,又多塞了些…
2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