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

唐代  ·  柳宗元

故国名园久别离,今朝楚树发南枝。

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

《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十二月,朝廷诏征被贬的柳宗元、刘禹锡等入京。柳宗元在永州接到诏命,便立刻动身,在过衡山时,写了这首诗寄给从弟柳宗直、柳宗一。

《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翻译

故国名园久别离,今朝楚树发南枝。
故乡的名园我们已经离别很久了,今天我在衡山上看到楚地的树木南边的枝头已经开花。
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
晴朗的天空中,回故乡的道路上希望你赶快追上来,现在也正好时值回雁峰前的大雁回归北方之际。

《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注释

1
故国:指京都长安。
2
久别离:作者于永贞元年(806年)被迁逐,至元和十年(815年)诏还,历十年时间,故云。
3
楚树:指衡山 上的梅树。因衡山古属楚地,所以称“楚树”。
4
发南枝:向南的树已萌芽,谓早春时节。
5
相逐:相追随。

《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赏析

此诗洋溢着一种枯木逢春般的喜悦、期望之情。十载谪居,终于等到了还京的诏命,虽然还不知道将有何新的任命,但总算有了希望,因而欣喜之情跃然纸上。

前两句“故国名园久别离,今朝楚树发南枝。”此二句诗人从眼前衡山梅树南枝新开的花,自然回想久别的长安家园。以楚树新花象征人生有了新的机遇、新的希望。柳宗元的故乡有数亩良田,山丘上建有亭台馆舍,池塘与深泽碧水相连,这美好的家园引起了游子的思念。更何况那是他施展才华、实现理想和抱负的地方。以上将蕴藏已久的思归情绪,借早春新花开放表露出来,郁积的愁闷,仿佛豁然开朗。

后两句“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衡山有回雁峰,传说雁到此即不再南飞,春至又返回。这里运用了回雁峰的故事,实指北归的鸿雁。在这难得的晴朗春日,我恰好和那些雁群相随北归。敦促弟弟也快点启程,由于心情好,就觉得天气也好,路也好,而且恰逢大雁北归,多好的兆头。末句以眼前景物作结,雁能传送书信,更点出“寄”弟之意,可谓余音袅袅,情绪开朗,表现了归途中心情的急切和喜悦,也体现了在贬永期间与之相依为命的兄弟情深。

这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是心灵的洞察,是寄意的心旌。羡雁阵比翼相逐,恨故国返而不得。深婉蕴藉,期待有嘉。

《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作者: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贞元九年(793)进士,曾为监察御史。唐顺宗时为礼部员外郎,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改革集团。这个政治改革集团,反对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推行免除部分苛捐杂税等具有进步意义的政策。因为改革触犯了宦官权豪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宪宗李纯继位后,改变遂告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等人被贬到边远的地区。柳宗元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司马,十…
231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