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

宋代  ·  杨无咎

蕙风轻,莺语巧,应喜乍离幽谷。飞过北窗前,递晴晓,丽日明透翠帏过。篆台芬馥。初睡起、横斜簪玉。因甚自觉腰肢瘦,新来又宽裙幅。

对清镜、无心堪梳裹,谁问著、余酲带宿。寻思前欢往事,似惊回、好梦难续。花亭遍倚槛曲。厌满、争春凡木。尽憔悴、过了清明候,愁红惨绿。

《阳春》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明节,诗人孤独一人,无所依靠,无人倾诉心中苦闷,为怀念亲人而作。

《阳春》注释

1
蕙风:指和暖的春风。乍:忽然、起初。
2
翠帏:翠色的帷帐。
3
芬馥:香气浓郁。
4
甚:更加。
5
梳裹:喝醉了神智不清。
6
难续:难以继续。
7
倚:靠。
8
尽:都。

《阳春》赏析

这首词表述了柔美的风轻轻吹,黄莺歌声婉转动听,应该是开心刚刚离开了幽谷。从北边的窗前飞过,传递着天空已经放睛的讯号,明丽的阳光透过翠色的帷帐。案上的砚台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刚睡起,蜂玉斜插在发间。因为更加觉得自己腰肢纤细,新添的衣裙又宽大了许多。对着镜子,无心梳洗、穿衣,有谁知道,我这是喝醉了酒神智不清入睡。回想以前快乐的时光,好像猛地惊醒,美好的梦难以继续。在花亭里靠着栏杆而立。满意这些相互争春且又平凡的树木。都憔悴、等过了清明节,就只刺下些残花败叶。全诗字字都充满了哀伤,“腰肢师”“宽裙幅”写出了作者日渐消瘦,却还是独自一人,便食不知味,亦无心梳洗,写出了作者孤独、寂寞之感。“余醒带宿”。

全词表达了作者孤苦无依、寂寞愁苦以及对亲人的思念,对以前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

《阳春》作者: 杨无咎

杨无咎(1097~1171)字补之,杨一作扬,一说名补之,字无咎。自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紫阳居士。临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寓居洪州南昌。绘画尤擅墨梅。水墨人物画师法李公麟。书学欧阳询,笔势劲利。今存《逃禅词》一卷,词多题画之作,风格婉丽。生平事迹见《宋史翼》卷三六。
87首诗词